5月27至28日,中国海关总署在西安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作了“互联互通 共建共赢 携手开创海关国际合作新时代”的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以“互联互通、共建共赢”为主题,旨在凝聚“一带一路”建设共识,共同探讨推动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的措施和项目。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坚持沿线海关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多采用论坛、对话等形式,寻找共同语言,寻求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打造海关合作升级版,共同应对困难与挑战,更好地发挥海关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贸易增长、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坚持沿线海关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沿线各国海关不论职责如何、关员多少、业务量大小,都是国际海关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海关间合作要充分尊重各国海关的政策与实践,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最大限度凝聚合作共识,夯实合作基础。
第三,坚持沿线海关执法合作、协同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武器弹药、毒品走私以及商业瞒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活动,已经超越一国边界,成为了沿线海关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海关间合作要创新安全理念,坚持安全和便利并重,推动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第四,坚持沿线海关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海关间应当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容务实、形式多样、渠道多元的合作机制,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加强最佳实践与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在沟通交流中深化了解,在互学互鉴中取长补短。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影响互联互通的制度、政策、标准问题,降低人员、商品、资金跨境流动成本和时间。开展海关国际合作,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此,中国海关愿与沿线海关在以下6个方面共同努力:
——用标准融合衔接互联互通。加强彼此间在制度、程序、措施上的交流与协作,努力推进在商品归类、原产地规则、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监管查验等方面国际公约和惯例的应用,通过政策沟通与标准衔接,简化多样而复杂的通关手续,增强海关制度的标准化、协调化和可预见性。
——用贸易便利提升互联互通。共同研究海关监管制度改革与创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得海关监管更加适应沿线货物、商品、人员、信息密切往来的需求。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支持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实现跨境物流高效便捷。
——用安全高效维护互联互通。加强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推行守法便利、违法惩戒,增强海关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沿线海关信息情报合作,提高甄别高风险货物的能力,共同打击跨国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维护国际贸易供应链安全。推进海关事务更加公开透明,实现高效廉洁、文明执法。
——用科技创新支撑互联互通。推动高科技手段和装备在海关领域的运用,发挥互联网时代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建立“一带一路”海关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与沿线海关以及WCO等相关国际和区域组织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并为有需求的沿线海关开放云服务,共同提升海关监管智能化水平。
——用能力建设保障互联互通。加强实践与经验分享,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海关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监管执法水平。中国海关将在上海海关学院设立“一带一路”海关培训中心,交流沿线海关管理经验,分享海关间合作成果,也欢迎国际与区域组织提供资金、智力、专家、最佳实践与经验等方面的支持。
——用开放合作促进互联互通。丰富和完善海关合作机制和平台,在巩固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加强和拓展在边境安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海关智库交流等非传统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关在口岸的作用,与口岸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与国际和区域组织及商界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更加和谐的边境管理,构筑海关与商界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国海关努力践行“把好国门、做好服务、防好风险、带好队伍”的总体要求,加强跨关区、跨部门、跨国界的合作,努力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在国内,中国海关全面推进大通关建设,开展了通关作业无纸化、区域通关一体化、“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改革,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面向国际,中国海关通过多双边海关国际合作平台,开展了联合监管、 AEO互认、安全智能贸易航线、风险管理、联合执法、信息交换、能力建设等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 积累了合作共赢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是世界海关大家庭的共同成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沿线海关合作的坚实基础。
于广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国际海关合作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中国海关愿与沿线海关建立持久和稳定的论坛合作机制,以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传承丝路精神,凝聚合作共识,共同开创海关国际合作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