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客,指来往于香港和深圳之间、携带产品过海关以赚取差价的人。
5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深圳火车站附近的罗湖口岸,口岸前的广场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当记者穿越地下通道,来到马路的另一侧时,喧闹开始出现。地道的出口处,一位中年男子立于三轮车旁,娴熟地把一包包奶粉装箱。周围不断有人靠拢过来,取出背袋里的奶粉、苹果手机等交货,然后喜滋滋地从那位中年男子手中拿走一沓人民币。
从地道出口往前行,一直走了近1公里,仍有水客们聚集。大树下、天桥边、人行道上,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人围成一圈交易,到了夜晚11时许仍然没有“打烊”的迹象。深圳的朋友告诉我,在福田、皇岗、文锦渡等口岸,水客的景象也大抵如此。
在沙头角,水客仍然成军。作为特殊的边境区域,这里需要办理边防证才能进入。深圳居民7天可办理一次,其他地区的内地居民30天办理一次。这样的安排限制水客频繁带货,不过做水货生意的仍然能找到“门道”。
“要不要帮忙带货?给你80块。”一位中年女子问记者。
看记者没马上表态,她又加码:“我的意思是说,你从里面帮我把东西拉出来,过了海关后给我,我就给你80块怎么样?要不我就少赚点,给你90?”
记者决定多周旋一会儿,了解一些情况“那我要垫钱买东西吗?我还要去参观中英街和博物馆呢,怕没时间了。还有,我身上也没有那么多港币。”
“这些都不用你管。我打电话给我老公,他在里面。进去之后你跟他碰面,然后他会去商店买好东西,用推车装好。你只要负责拉着推车过海关就可以了。”
看记者仍然没点头,中年女子开始说服工作:“你放心,这样做没事的。规定上说,每个人从沙头角可以购买、携带3000港币的东西过关,只要金额在这个之内不会有问题。”
此时,记者身边一个准备过关的年轻人主动表示可以“带货”,我随他一起办好了边防证、过了边检,见他与一个中年男子碰了面,中年男子扣下了他的边防证大概是防止“爽约”,然后他们约定了过关的时间。
沙头角中英街“一街两制”,街道的一侧属香港特区,另一侧就属深圳。深圳一侧的商店都写着简体字,商店里的顾客比较少。而香港一侧的店铺都挂着繁体字的招牌,店铺一角摆着神龛,同时还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购物者。
到了约定时间,我也赶到了“中英街”界碑处。看见那个年轻人取回了边防证,拉上推车,走向排队出关的队尾。
“排什么队?有空档就插(队)进去啊!”中年男子在后面喊。
“不行!这样会被人说吧?”年轻人看来挺老实。
“你真是死脑筋,怎么这么笨!”在中年男子的推挤下,记者和那个年轻人被挤到了一起,从队伍的中间挤进去,然后随着人流向前移动。
“你把这小票拿好,这次花了1800多港币,金额完全符合规定。如果问你买了什么,就说洗发水、糖和面巾纸。”中年男子一边随着队伍走一边把小票塞给了年轻人。记者瞄了一下手推车,的确看到大包装的洗发水。
环顾四周,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奶粉、尿布、养乐多饮料、芒果布丁……原以为水货都是名牌皮包、高档电子产品等,没想到再普通不过的商品也可以成为赚差价的水货。
约莫20分钟,我们来到了关口。面对海关的机检,年轻人刚要将推车放入时,那个中年男子冲过来,用力将他及推车推过安检口。
“你怎么这么听话?如果他没看到你就直接拉推车走过去就行了啊,干嘛还要过机器安检。多事!”他没有随我们过关,继续留在那头等机会。
走出口岸,广场挤满了人,有的出了门就开始交货,地上摊着编织袋、纸箱、奶粉罐等。那个动员记者带货的中年女子比较谨慎,只见她领着那个年轻人过了马路……
利用差价购物带货是全世界哪个海关都会遇到的情况,只要合规就会放行。但如果不是为了个人消费,而是形成了一个牟利链条,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钻法规的空子,便会给社会秩序和经营秩序造成伤害,需要管理部门出手整治。深港两地一直联手打击水客,今年4月,深圳为了配合解决水客问题,又把一签多行收窄为一周一行。但记者通过此次现场观察感到,水客们钻空子的本领高强,解决水客问题不能靠一招一式,还要灵活多样,不断根据新情况调整执法方式,综合治理,才可能“解散”水客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