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南康的雨格外多。雨中,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政府办公楼外墙两侧的两行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这两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南康人时刻铭记。
早在晋朝太康年间,这里就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康”。但它更为人知的,则是“赣南苏区”。就是这个地处赣州的“小地方”,近年来却做出了千亿级别的家具产业集群。如今的南康,正和着时代的步伐,乘着政策的东风,积极探索一条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转型发展之路。
逆势上扬的千亿产业集群
南康,面积1722平方公里,人口86万,“体量”并不大,却把家具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在南康,有30多万人从事与家具有关的行业,企业数量达到7000多家,生产的实木家具占全国一半以上。
2014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南康的家具产业却“逆势上扬”—— 2014年,家具产业集群产值701.8亿元,比2013年增长56%,净增251.8亿元;规模以上家具企业从2013年的21家增加到2014年的72家,增幅超过250%;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家具企业则翻了3番,从2家增加到15家。
南康家具产业为什么能逆势上扬?南康区委书记徐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是定位准确。南康家具的特色就是做实木家具,产业集聚的效应不仅降低了成本,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的诉求。同时,聚焦于中端的南康家具物美价廉,符合现在大众化消费的趋势,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县级市。在这样的基础上,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突出难题,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将于5月28日开幕的“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是南康迎来的第二次国家级展会,南康的大小酒店早就订满,一大批原来聚集在珠三角的家具出口商、木材进口商以及港务服务配套企业有意将公司搬到南康。
“改革开放之初,南康有‘十万木匠下岭南’。今天,南康的产业集群吸引着‘十万客商进南康’。”南康区区长何善锦告诉记者。
九大平台打造“南康速度”
在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南康的答案是:打造平台,解决单个企业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从去年至今,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概括地说就是打造“九大平台”。
园区、口岸、金融、喷涂、烘干、检测、研发、展销、物流——九个平台,每个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将南康这个内陆城市变成“内陆港”的赣州进境木材监管区,就是全国的“头一份”。南康的木材,80%依赖进口。以往,企业只能到广东沿海港口转购,再运回南康。现在,进境的木材集装箱可以直接在南康报关报检,省去了中间的许多环节。仅这一项,就给南康的企业每年节约30亿元成本。再如喷涂和烘干,南康区政府打造集中平台,既为企业省下了成本,也保护了环境。
看准时机,说干就干,是南康人的作风。“南康速度”在“九大平台”建设中不胜枚举。
规划面积1000亩的进境木材监管区,从开工到正式运行,只用了3个月;喷涂中心、研发院、烘干中心、电商孵化园、物流平台等,每一个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都只有1年左右。
精准扶贫闯出新路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南康家具产业发展”。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脱贫致富,是中央对老区的殷切期待。南康,因家具而兴,百姓因家具而富——2014年,南康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17万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107元,增长11%。
“这是实实在在的扶贫产业,更是‘造血式’的精准扶贫。”何善锦说,“南康的家具吸引了大约10万户农村家庭就业,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脱贫的路子,其中还有很多人成为了企业家。”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具产业新吸纳扶贫对象就业超6000人,带动解决脱贫问题超1.8万人,在捐助贫困大学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弟读书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实现700亿元总产值后,南康人并未止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南康人有的却是再创新高的信心和底气:2016年,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2020年,把南康建设成为中高端实木家具生产基地。
晚上10点钟,南康城区依然灯火通明。雨后的街道上,散发着实木的香气,和着雨后泥土的芬芳,让人倍觉惬意,也感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