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

故宫、国博“掌门人”:

让文物活起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19日   第 04 版)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东汉时期的青铜车马出行仪仗俑。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九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两位世界级大博物馆的“掌门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听他们晒家底,畅谈博物馆该如何“创建可持续发展、服务社会”。

  资源“独一无二”

  比肩“世界一流” 

  故宫、国博无疑是我国博物馆行业的翘楚,晒起家底,两位“掌门人”都颇为自豪。

  单霁翔说,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博物院拥有三大“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资源”——17万平方米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堪称世界之最;180余万件馆藏文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每年1500万以上的观众,是世界上唯一观众数量超过1000万的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拥有包括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每年有各种展览约45个,展出文物藏品近万件。”单霁翔说。

  数起家珍,吕章申信手拈来——国博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博物馆。藏品120余万件,展厅48个,常设陈列性展览占3/4以上,年接待量达到763万人次。

  做好“文化生意” 

  “把博物馆带回家” 

  以往国有博物馆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循规蹈矩”“老气横秋”,而现在随着一些文化创意产品的火爆,人们欣喜地发现,故宫、国博也可以“萌萌哒”。

  今年3月《博物馆条例》实施,鼓励博物馆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做好经营是博物馆解决生存之道的重要途径,国际上许多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也不完全依赖政府,我国博物馆可以通过研发文化产品来促进发展。”单霁翔说。

  近来,“朝珠耳机”“皇帝折扇”“花翎伞”等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备受社会公众追捧。600年的紫禁城,90年的故宫博物院,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通过文创产品为观众架起一座沟通桥梁。

  单霁翔透露,去年故宫累计开发6700多种文创产品。“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是故宫研发文化产品的出发点,而真正让大众通过产品学习文化、引发思考、获取精神升华才是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理念和落脚点。”

  除实体产品外,故宫大力推动“实体数字展示”工作,让观众可以在多地多时、更加便捷地了解馆藏和展览文物。自主研发并上线了手机应用《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和《每日故宫》等,深受观众欢迎。这些手机应用均可免费下载,让故宫珍贵藏品和文化真正“活起来”。

  吕章申介绍,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国博立足馆藏文物,深入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器型造型、纹饰图案、文字说明等元素,在设计上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目前,国博已开发馆藏文物140余件套,自主研发文创产品1600余款,涵盖贵金属、玉石、瓷器、书画等数十个门类。

  殿堂“高大上”

  也常“接地气” 

  “昔日千古帝王家,如今百姓博物馆。”单霁翔表示,面对不断增长的观众数量,通过调整展览布局、扩大开放空间、完善服务设施、疏导过量人流等措施,增强接待服务观众能力,减少拥堵踩踏风险。

  据了解,故宫目前已有40种语言的讲解服务,并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提供专家版、故事版、少年版、对话版等个性化讲解服务。同时,经常性地组织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参观故宫,不断充实网站的青少年服务板块。

  “高大上”的故宫也经常走出高墙“接地气”。“故宫文化不断走出紫禁城,来到社区、学校,来到更多普通观众的身边。”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除“故宫讲坛”“故宫知识课堂”“永远的故宫”等系列讲座,“故宫文化”志愿宣讲团经常到各社区进行宣讲。

  谈起国博的公共文化服务,吕章申认为“人气十足”。他列出这样一组数字:国博每年为观众提供中英文讲解服务近万批次;接待学生3万余人,推出教育活动500余场,与2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素质教育合作机制,自主开发的公共教育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国博网站拥有8种外语版本,平均每月访问量超过百万。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史竞男、隋笑飞)

让文物活起来
《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出版座谈会举行
环保部督查大气污染防治
我国将免征新能源车船税
魏晋墓壁画砖展出
天津排污费征收标准提10倍
推出31项创新举措
擦亮金色“海联”品牌
清真贸易峰会举行
转移受冰川灾害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