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18日 星期一

江西赣州 风景这边独好

刘润发 刘效江 谢若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18日   第 05 版)

  彩虹辉映赣州城区章江两岸
  刘汉卿摄

  城墙内外踏春忙

  赣州安远县三百山
  郑敏摄

  瑞金沙洲坝“二苏大”旧址
  钟敏摄

  突兀于田畴间的关西新围
  钟敏摄

  8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写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壮美词句。

  如今,红色、绿色、古色在这里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浓墨重彩、亮丽缤纷的美丽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这里就是江西省赣州市,俗称赣南。

  在这片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2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一座韵致清幽的江南宋城,见证了一段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成就了一脉色彩斑斓的客家文化,造化了一派峻伟灵秀的自然风光。

  

  江南宋城

  “宋城好,最忆是赣州,火树银花夜不寐,楼台画桥歌悠悠,能不再来游?”这是一位文人游过赣州后留下的感叹,充满向往和留恋。

  穿越中国历史,宋代是一个诗意盎然、才情横溢的朝代。而赣州,正是这个浪漫朝代中全国最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也正是从宋代开始,“赣州”这个名字,走进了中国历史。

  眺望郁孤台下清江水,历史铿锵足音奔腾而去。走进赣州老城,能亲身感悟千年宋代古城的风韵。在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佛学神龛——通天岩;有现存全国最长、最完整,被誉为“宋城博物馆”的一段宋代古城墙;有沿用了近900年历史、由100条木舟用铁索连环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桥;有中国唯一千年后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统——福寿沟,有在日韩、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的佛教禅宗马祖道一的首次传法之地——马祖岩……

  这里文化厚重,是宋明理学的奠基地。周敦颐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王阳明在这里潜心研究心学;汤显祖在这里创作了千古奇剧《牡丹亭》;风水祖师杨救贫在这里创立了形势派风水理论。这里名人荟萃,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海瑞都曾驻足赣南、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墨迹华章;岳飞、戚继光、石达开等一批名将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千年发展传承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地域文化遗存。目前赣州有国有文博单位馆藏珍贵文物6389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173处,各级“非遗”名录151个。新近建成的宋城风情街——文清路与厚德路,更使赣州“宋情”跌宕,“宋韵”迷离,信步流连,令人乐而忘返。

  生态家园

  赣州是长江重要支流赣江和珠江重要支流东江的源头,同时与闽江水系相通。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赣州独特的生态资源。走进赣州,犹如走进了一座绿色家园。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这是一代文豪苏东坡称赞赣州的名句。赣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6.2%,主要河流的国、省、市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享有“生态家园”、“绿色宝库”之美誉。

  绿色造就了赣州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这里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1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6个。“东江源头”三百山绵延333平方公里,奇峰幽谷、飞瀑流泉;“天然氧吧”崇义阳岭,竹海茫茫、空气清新;“小千岛湖”陡水湖,美山怪石、名树贵花、异俗野趣,处处绿意可掬;“梯田奇观”崇义上堡,耕云播雨,壮观天下;“灵秀丫山”山青茶香,瀑布成群,竹涛阵阵,气息怡人;“丹霞胜境”瑞金罗汉岩,山水相依,碧潭似镜,悬崖峭壁,峰奇石怪;“世界橙乡”秋季橙黄橘红时,满山遍野橙海连连,丰收美景尽入眼帘,田园风光缀满诗情画意……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坐拥苍天赐予的生态财富,赣州有着自己的生态梦想:打造中国生态绿谷,以生态成就未来,并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样本。

  如今,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号角声中,古韵名都赣州聚灵而勃发,兴盛而奋进。佳山丽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一座旅游观光之城向世人发出盛情的邀约。

  红色故都

  这是一片壮怀激烈、神奇光荣的红土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新中国在这里预演,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3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浴血坚持,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红都瑞金、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苏区模范县兴国……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段光荣的历史,都感受过革命的激情与理想,承载过先烈的鲜血与汗水,演绎过时代的风采与沧桑。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艰苦探索。这里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无数革命先辈曾在此实践理想、抛洒热血,演绎熠熠生辉的革命史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留下闪光足迹。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中的8位、10位大将中的7位都曾是中央苏区的重要军事领导人。在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赣南籍的有134位,其中仅兴国县就有56位。

  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全市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以上赣南籍烈士倒下。

  长时间的革命斗争实践,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史料文献、革命旧居旧址和纪念设施。全市列入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居旧址186处,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2个,拥有全国性行业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个。赣州同时还被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红色文化遗存的丰富性和密集度全国罕见。

  在这片红色浸润的土地上,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一处处革命战斗遗址正逐渐成为后人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旅游胜地。

  客家摇篮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仿佛又听见客家先民迁徙的足音。

  约1600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避战乱,客家先民一步三回头,淌着热泪,恋恋不舍离开了中原故土,走上了艰难而不可预知的南迁之路。

  回望曲曲折折的南迁路,有一个城市不能不说,那就是赣州。赣州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中转站、主要聚居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

  沿着赣江,客家先祖从这条黄金通道涌进赣南山区,然后深入福建、广东。如今,赣州954万人口中,95%以上为客家人。

  “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客居外来户的称呼。在演变、流转、碰撞、融合中,客家逐渐与这里的原住居民一道,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从此,在中国汉民族的谱系中,多了一个优秀的民系——客家,并从这里出发,衍播世界、影响五洲。

  一代代客家人,在赣州这片热土上开拓耕耘,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客家文化:这里有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和“建筑教科书”的上千座客家围屋;有被学术界称为中原唐宋时期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有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三僚村;还有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赣州,只要掬一把清波,就能看见客家血脉的搏动;只要捧一把红土,就能听见客家乡音的心语;走进赣州,就能感受到客家原乡律动的心跳。客家文化在此积淀生根,发展成绵延不息的繁荣大树。中华民族曾经迁徙奔波的岁月,那些曾经经受过的磨砺史诗,都在这里一一映现,铭刻成无法忘却的记忆。

江西赣州 风景这边独好
赣州精品旅游线路推荐
责编:刘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