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

来一次“清静”之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12日   第 08 版)

  贵州青岩古镇

  游客骑骆驼游览鸣沙山

  北京太庙

  宜春栖隐禅寺

  湖北大泉沟

  在某网站关于“国内‘五一’热门景区,哪些你感觉人比景还多的调查”中,网友认为人比景还多的景区中,投票率最高的分别是长城、西湖、九寨沟、亚龙湾。

  “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不知在这个小长假“任性”出游的人们收获了怎样的旅游体验。其实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些“清静”美景未被游人的喧嚣打扰。它们或藏于深山之间,或隐于闹市之中,景色怡然却名声不显,风情无限却韬光隐秘。如果你已经有些厌倦了“穿越人群去看你”式的旅游,那么不妨去去这些地方,来一次“清静”之旅。

             

  贵州·青岩古镇

  黄云扬

  常出门游玩的人一定知道,在中国,热门景点中古镇占了一大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沿袭不断,人们在旅行中为了追求一分安宁,避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无处不在的紧张氛围,总愿寻觅一个古镇走一走,感受一番古朴原始的人文气息。被推崇的古镇有很多,但想到古镇躲清净,那便要在“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之时,找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小镇,做一个马蹄嗒嗒的过客。在贵州有一座青岩古镇,就自有一番独特的气度,大可以让你的跫音在这里悠然回响,全然不被世俗叨扰。

  贵阳是个奇妙的地方,所有的地名都非常好听:阳光大道、小河路、花溪区。青岩古镇就在贵阳市花溪区,顾名思义,古镇的路面皆由青石修筑,城门是古时建筑样式,插着旌旗随风招摇,隔开外面的尘世,仿佛在告诉你,进了这座门你便到了另一片天地。

  与许多古镇一样,青岩古镇也有一条标志性的石板路逶迤向前,两侧摆满了一个个小摊。令我深觉其个性之处是,这里没有太多所谓的“特产商店”,大都是在别处见不到的奇异商品。贵州著名的玫瑰糖、辣椒干、粉红的酸萝卜在这里被随意堆放在箱中摆成一片,店主就坐在门口打扇子晒太阳,并鼓励你随便尝一尝。卖银饰店的老板摆出招牌:“别砍价,我头疼。”店主自己和几个朋友在隔壁卖民族乐器的店里玩鼓,全然不管三三两两的游人摆弄他的商品,反倒大大咧咧地跟人解释:“这不是纯银的,所以很便宜!”路边有体验竹弓竹箭的小店,很有几个人愿意驻足挽弓一试,店主毫不在意谁多试了一次少试了一次,还主动教小孩子正确的动作技巧……整条弯弯绕绕的街巷中,毫无商业气息,满满地全充盈着“生活”。

  到贵州必吃的小吃不少,青岩古镇最吸引人的是冰粉、猪蹄和炸豆腐丸。餐厅也和别处不同,并没有待客的大厅,老板就在自家院落招待客人。沿着窄窄的老旧的石梯从低洼的街巷走上去,两旁不知堆了多久的花盆中,密密匝匝的吊兰和野草似要溢出来。还有家猫毫不怕人地横在路中央。走到院中,老板才摆出木桌和长凳供食客坐下开吃。桌旁有几架秋千,甚至还晾着店家的衣服。刚开始吃饭,店老板竟也自己搬条凳子,坐在一边吃起他的饭来。猪蹄软糯浓香,冰粉清爽怡人,豆腐丸酥脆可口,味道如此诱人,这小小的院落里竟从不会挤满陌生食客。与店家聊着天气,听他讲着他家狗的故事,我竟觉得我和这店家是一家人了。

  黄昏时分,阳光透过繁密的树叶漏下点点光斑。在青岩古镇,不论是暂时歇脚在小吃店吃着热腾腾的小食,和店主闲话家常,还是漫步街头随意看看奇妙的小玩意儿,整个人都是无比放松的。回头想想,明明是去旅行的,倒有种回家的安宁感觉了。

            

  敦煌·鸣沙山

  张登邑 文/图

  敦煌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情结,但真正踏上那片土地的朝圣者却少之又少。尤其在高铁如此便捷的现在,敦煌只有少数的几趟普通列车经过,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景点,孤独地等待真正向往它的人的到来。所以敦煌虽然常年盘踞在旅游胜地的名列中,却有着和声名不一的宁静。

  对敦煌的印象,最开始来自余秋雨的《道士塔》,只知莫高窟,不知其他。然而真正到了这一既充满文化与历史气息又无限荒凉的所在,才知道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更多更多值得玩味与感受的地方。

  鸣沙山是感受西北、感受敦煌一个必去的地方,在这里,你不必担心汹涌的游客人潮——在荒凉的自然环境中,天地任徜徉。虽然眼里嘴里都是沙子,但在沙山上骑骆驼、滑沙绝对是属于鸣沙山独一无二的体验。

  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痕迹全无。它似乎是一直在细微的变换中,每天都给不同的游客一个崭新的自己。

  去鸣沙山首先一定要买好帽子和脖套。这是真正西北的风,在没有任何树木阻挡的鸣沙山,它会毫不留情地卷起五彩沙,向你整个人“招呼”过来。带上帽子和脖套,穿上租赁的及膝鞋套,就可以上山了。鸣沙山和我们日常爬的任何山都不同,它并不是表面盖了沙,而就是一大片连绵起伏的沙山,走到深处,除了知道出口和山脚外,和沙漠的体验并无二致——踩一脚、陷一脚,风沙随时可能遭遇。

  上鸣沙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沿着侧面铺设好的梯子一阶一阶爬上去,爬累了可以在旁边的沙地上打个滚、坐着休息一会;另一种是租山下的骆驼,骆驼会载着你到半山腰。坐在骆驼的驼峰之间,优哉游哉地行走在鸣沙山上,恍惚有一种西行漫游之感,当然你得戴好帽子和脖套,不然风沙进到身体就不美好了。驼铃叮当响,把头和脖子捂得严严实实的,那种形态也算是在沙山与天地间收获的别样风情。

  沿着铺设好的梯子终于爬上鸣沙山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敦煌和山脚的月牙泉,它们在戈壁和荒漠的包围中,像是绿色的梦,给人以生机。鸣沙山脚下的月牙泉像是特意和鸣沙山形成对比,水草丰盈的沙漠绿洲,旁边还有亭台楼阁,让人瞬间回想起南方的山水风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水东深西浅,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的称号。月牙泉边长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 “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相传泉内的七星草可医疑难杂症,故又有“药泉”之称。

  因为经度关系,鸣沙山的日落时间很晚,但最好在日落前下山——山上可没有路灯。在月牙泉的阁楼上看黄昏是非常不错的体验。看完日落,沿着鸣沙山的山脚往入口走去,游人此时早已渐次散去,天地似乎皆我所有,虽然有些寂寞,但新鲜奇妙。

  敦煌的美,美在人文,也美在戈壁沙漠,美在独特的沙漠绿洲。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虽然荒凉,但这荒凉不恰是它独特的美?

             

  北京·太庙

  周代熙

  向往北京的游客,往往醉心于京城历史,仰慕都城风度,期待能流连于皇家园林、长巷之间,不期而遇一份永不沉寂的古韵之美。对到北京游玩的人们来说,故宫常是旅程第一站。作为旧时天子故居,故宫虽好,可每逢假期便是人山人海,任你怀的是怎样一腔景仰期待,也消磨在了长长的队伍之中。而想到皇家园林里揽胜怀古,却也并非只有故宫可去,就在紫禁城下,故宫旁边,一个同样古色古香、优美典雅的园子,却鲜少为人所知。虽然处在北京城的中心,但一年四季园子中却极少有游人踏足,这便是明清两朝皇室祭奠祖先的家庙——太庙。

  太庙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建筑仪制依照中国传统建筑法则,主体建筑由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构成,以大戟门与玉带河、金水桥隔开。金水桥北面东、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桥南面有神厨与神库。再往南有五彩琉璃门,门外设有宰牲房、治牲房。明清两朝,几百年间,历朝皇家在此祭祖拜天,祷祝家族安稳,天下太平。与故宫的华丽气派相比,太庙并不失其磅礴气势,却因此处的特殊用途而多了几分肃穆和宁静。

  走在宽广的石路上,宁静的空气中也似乎带着一抹追思。这里寻常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许都见证了数百年风云变幻时代更迭。站在这里,我总感到历史的宏大和人的渺小。中国古人的信仰在太庙有最集中的体现,而这份对天地祖先的信仰正凝聚了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无比尊崇。

  太庙建筑结构相对简单,游览起来并不复杂,其中除了与故宫建筑风格一脉相承的三大殿之外,最让我念念不忘,逢人就推荐的特色还有一处,那便是遍植古柏的园子。进入园内沿着青石路漫步,便能看到两侧静静的参天古木。这些树木都是由明清两代生长至今,许多古树树围已需两人合抱,它们千姿百态,苍劲高耸,枝叶之间投下层层绿影,在阴凉中漫步的人们也似走在几百年的时光庇护之下,忘了今夕何夕。园中有一棵树龄达600年的古柏,乃明成祖迁都北京那年遵照“敬天法祖”的传统礼法修建太庙时亲手栽种,株高十几米,树围达五米多。直至今天仍然枝繁叶茂,苍翠挺拔。

  正值初夏,到太庙追寻一份清静再合适不过了。这游人不多的古园中,即使是夏季,也十分安宁凉爽。如果运气好,还能在护城河边的园中遇到某个花圃正盛开着牡丹芍药,潺潺的河水闪着幽静的波光,参天古木间的徐徐清风送来国花的淡香,京城的神韵,便已能深得一二。

              

  宜春·栖隐禅寺

  李纵

  说起宜春,可能大多数的第一印象是明月山。如今的明月山已成为宜春的旅游名片,每逢节假日便游人如织,登山客无数。但实际上,就在明月山的群峰脚下,便有另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存在,那便是栖隐禅寺。这里苍松翠竹交错重叠,鸟语花香相映成趣,却少有登山客踏足停留。

  栖隐禅寺位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城南20多公里的明月山集云峰下,兴起于唐代,鼎盛于宋元,延绵于明清,清末道光年间几近毁于火炬。鼎盛时期,仰山栖隐禅寺有殿、堂、楼、阁28座,僧人逾千,甫一进入其中,便能感受到那属于寺院的庄严和大气。

  相传,唐会昌元年,灵祐禅师的弟子慧寂云游至仰山,喜欢上了这里云雾缭绕、形如莲花的山峦,便创建了栖隐寺。从此,栖隐寺梵音不绝,香火延绵,1000多年佛事活动不息,全国甚至还有印度、朝鲜、日本等海外的僧侣纷纷来到这里参禅悟道,际会风云,这里便成了佛教丛林中的一块胜地。

  五月入夏,寺院中虽不算人迹罕至,但来往的大都是信徒与就近踏青的学生,野花丛生的小径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走过,带起几片落花。漫步其间,苍翠繁茂,鸟鸣啁啾,更难得的是还有隐隐檀香和清新花香。徜徉其中,这份南国的美妙之处和一种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不仅让人心境平和,而且,心情更是随着芬芳暖风飞扬了起来。城市之中是难得这种安逸的体会的。

  寺院的整体风格为明清建筑样式,室外全是花岗岩石板,室内地面全是金砖铺地,加上青瓦黄墙,与四周幽静竹林环抱的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游览寺中,便会发现其内建筑错落有致,与引进的莳木栽花自然景色相互辉映,整座寺院在视觉上与大自然交互融合,十分雅致。

  从早晨到黄昏,山中的景致必会让你应接不暇。在寺中伽蓝殿、聚贤阁、观音殿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漫步穿行,慢悠悠地享受阳光下的寺中初夏,那一份清静,是来源于自然与人文合于一处的浑然天成的和谐氛围。

     

  湖北·大泉沟

  黄云扬

  许多清静雅致的好去处,往往存在于山野稚拙的村落之间。朴实的人民往往会给这些偏僻秀丽的风景起个再平常不过的名字。湖北省大冶市便有一处叫“大泉沟”的地方。

  大泉沟属于湖北小雷山三大景区之一,靠近鄂东南几个温泉景区,不仅人迹罕至,更是连个卖门票的地方都没设,是个修缮好了供人随意探寻的景区。因为静谧,侧耳之下已经能听到山上潺潺的水声了。

  沿着青石路拾阶而上,循着水声向上爬,不久便能和两侧大大小小的各色山泉不期而遇。这里的山泉之多远超我的意料,一座小小的丘陵之中,漫步登山不到半个小时,我便见到了五六个形态各异的山泉。

  这些山泉有的静谧无声,水流一波三折,经由嶙峋的山石阻隔形成精巧的小瀑布从容流淌,落在水洼中如冰晶碎玉,折射着树叶之间漏下的点点阳光,流光溢彩。每一个山泉都无比清澈,不染纤尘,加上周围没有熙攘的人群,也见不到游人留下的痕迹,在阳光、泉水、绿叶的环绕之下,如果不是脚下的青石路显然是人为修造,我只怕会恍然不觉自己身在人间了。

  从山上下来,不远的地方就有群山掩映之间的一片湖水,便是大泉沟辖区的石灵屋水库。春水乍涨,烟雨迷蒙之间,波光潋滟,静谧安宁。山风拂过时山脚的竹声,夹杂着鸟鸣和水声,身处其中,人的呼吸不觉间也变轻了。这里并不安静,却因一片自然之声让人融化其中,生怕惊扰了这一片宁谧。

  (本版图片除标明外均为资料图片)

来一次“清静”之旅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