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第五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苏州落下帷幕。除去混双项目中韩选手联袂登顶,中国队包揽其余4个项目冠军。而当乒乓球再次变身“中国球”后,乒乓球运动本身应该如何普及和推广,再次成为一个问题。
狂揽4.5金
仰天怒吼、振臂高呼、狠狠地跳上球台,双手举过头顶接受来自全场观众的掌声。3日晚上,马龙以这样一种方式宣告自己的“王者归来”。
在与小将方博的决赛对抗中,马龙以总比分4比2力克对手,首次问鼎世乒赛男单项目。“太不容易!三届世乒赛自己的压力都很大,最庆幸的还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自己能够拼出去。”马龙说。
女单决赛同样在两位中国选手间进行。丁宁、刘诗雯分别在半决赛中击败另外两位中国选手木子、李晓霞,强势会师决赛。决赛总比分3平后,决胜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丁宁小比分0比2落后时突然扭伤脚踝,紧急申请医疗暂停。10分钟的比赛间隔让队友刘诗雯凉了手感,也乱了比赛节奏,结果反而是经过紧急处理的丁宁拖着受伤的脚神奇逆袭。
双打决赛同样是中国选手的天下。男双比赛,张继科携手队友许昕夺冠,这是张继科本人的第一个世锦赛双打冠军,也是中国男双自巴黎世锦赛失利后再夺该项桂冠。女双比赛,刘诗雯弥补了丢掉女单冠军的遗憾,她搭档朱雨玲逆转夺冠大热门李晓霞、丁宁。
混双比赛则在中韩组合与日本组合间展开。中国选手许昕与韩国选手梁夏银组合以4比0击败日本组合吉村真晴/石川佳纯获得冠军,按照比赛规则,中韩两国各计入0.5枚金牌。
伤病问题应警醒
本次比赛中,国乒球员的伤病尤其是肩伤的频繁出现让不少运动员实力大打折扣。在对阵方博的男单半决赛最后一局,张继科几乎是每打一个球就会有意识地按捏一下肩膀。许昕、丁宁也都不同程度地因为肩伤影响了比赛。我们不禁疑问,国乒队员怎么了?究竟是单纯的比赛劳累还是偶然的伤病集中爆发?
当然,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本次比赛改换的塑料球。为了提高击球质量,球员刻意增加击打力量,一拍两拍感觉不出明显的变化,但几场比赛下来肩膀的症状就比较明显了。加之国际乒联对本届比赛赛程的安排过于密集,更加加重了运动员肩部的不适。这些因素就使得如何调整适应,成为中国队的当务之急。
乒球运动有隐忧
这一届世乒赛,中国队几乎包揽了全部项目的金牌。一方面,我们为中国队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但另一方面,当乒乓球世界级比赛变为国家队队内选拔赛后,很多问题也相继而来。如何适应并解决这些问题,检验着我们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责任。
近年来,国际乒联开始试图改变中国队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了配合国际乒联的改革举措,中国队提议本次世乒赛允许不同国家、协会的选手组队参赛,结果成就了许昕/梁夏银的中韩混双组合问鼎。但显然,单纯组织跨国选手参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乒乓球全球推广的难题。
央视乒乓球专项记者李武军表示,必须想办法利用好国内乒超联赛这一平台,放宽外援限制,让更多的国外选手参与进来。另外,坚持“教练走出去,国外好苗子请进来”相结合的做法不失为推广乒乓球的妙招。
同时,乒乓球的推广范围绝不能局限于国外。李武军认为,目前乒乓球发展最可怕的事情是年轻人对这个项目不感兴趣,国内爱好者多为中老年人。作为一个视乒乓球为国球的国家,我国更应充分发挥冠军的明星效应,带动青少年参与。青少年的培养工作是任何体育项目发展的根基和命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下大力气解决好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工作,乒乓球才算真正进入公众视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