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07日 星期四

都市寺院里的人间佛教(走进寺观教堂①)

——上海玉佛禅寺公益文化、慈善巡礼

本报记者 尹晓宇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07日   第 05 版)

  寺院里的供灯

  为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震灾区祈福法会

  寺里的大雄宝殿

  礼佛的外国游客

  每天都有不少佛事

  晚课现场

  开栏的话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15年度的“走进寺观教堂”专栏又与您见面啦!

  中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并存的局面。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各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体现了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和谐包容等鲜明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约14万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6万人,宗教团体5500多个。

  通过2012年的“探访宗教之旅”专栏和2013年、2014年度的“走进寺观教堂”专栏,本报已经陆续向读者介绍了32个具有代表性的寺观教堂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今年,本报继续在这个专栏中,采用亲身经历的方式,走进神州大地上具有代表性的寺观教堂,展示寺观教堂异彩纷呈的风貌和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现状。

  

  每周末,上海玉佛禅寺的居士们会在寺里的万佛堂进行学佛活动。4月26日的周末有些特殊,原本的楞严经讲座临时改成了法会,因为前一天(25日)的尼泊尔大地震,方丈觉醒法师带领寺院僧俗二众500余人,为尼泊尔和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地震受灾民众举行了祈福法会,并当场募得专项救灾资金160余万元。

  处于闹市,作为一个典型的都市寺庙,玉佛寺寻的是“人间佛教”的路。

  

  1玉佛因缘

  始建于1918年的玉佛寺,因一尊玉佛而闻名。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普陀山慧根法师经五台,又经峨眉,进入西藏,到达印度。礼佛后,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开山取玉,雕琢了五尊玉佛,并携返普陀山。回国途经上海,由盛宣怀父亲盛旭人、叔父盛朴人提议,将一尊坐像大玉佛和一尊卧像玉佛留下供上海信众瞻礼,其余三尊由慧根护送回普陀山。留下的玉佛先在上海张华浜建茅蓬供奉。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慧根得到盛宣怀的夫人庄德华的族人庄箓等人捐助,募款于沪郊江湾车站附近(现江湾镇)建寺,供奉玉佛。当时有寺基三亩余,寺屋四进七十二间,毗边余地共三十三亩,命名为玉佛寺,慧根法师为首任住持。同年,慧根法师圆寂,本照法师继任住持。本照曾进京请得《龙藏》一部,藏于寺内。至此,玉佛寺佛、法、僧三宝具足,此为玉佛寺的初建。

  不料,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寺宇被军队征用,两尊玉佛被移置附近公园内。后得到盛宣怀提供自己的房产为寺,将玉佛移至麦根路(今淮安路)供奉。由于原址狭小,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起开始募资在槟榔路(今安远路)即今天的玉佛禅寺所在地,购得地基十一亩六分,另建新寺,十年乃成。因时任住持的可成法师为禅宗临济法系第四十六世,修习禅法,故改称“玉佛禅寺”。

  供奉在玉佛殿的玉佛作为镇寺之宝,每天迎来大量游客的观瞻。玉佛像高1.92米,重达两吨,整块翠玉雕刻而成,是国内同类玉佛中最大的一尊。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作“禅定印”,表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虑入定,最后觉悟成佛。右手自然下垂,手指触地,称“触地印”,表示佛在生前为众生做了种种奉献,修了种种菩萨行,这一切唯有大地作证。玉佛塑的是释迦牟尼成道像,“面如满月,慈目微垂”。佛像的袈裟边缘以及右臂的臂钏上,装饰着一百多颗翡翠、玛瑙等宝石。像前立柱上楹联:“玉质坚固若金刚,清华比水月,大众应知,清净本然,周遍世界;佛像光明如白日,威德被恒沙,十方共赞,庄严无上,利乐群生”。

  玉佛的东西两壁陈列着十二口大藏经橱,每口藏经橱为六十函。这部《大藏经》即是清末由第二代方丈本照法师从清廷请得的原物,共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起至乾隆四年(1739年)刻成,世称《龙藏》。

  除这尊坐佛外,寺里还有两尊卧佛。小的一尊是当年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得,由一整块汉白玉精雕而成,长96厘米。佛祖如来,身披袈裟,偏袒右肩,右手支头,侧卧在红木榻上。卧佛像又称释迦牟尼涅槃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80岁时,在拘尸国郊外娑罗双树下涅槃时的状态。

  另一尊大的是1990年真禅法师由新加坡请回,长约4米,形态和小的卧佛相同,像前匾额为“得大自在”。两侧楹联:“卧则向西指方无缪尽摄群生归净土;佛为无上具德蔼思须知妙相即真身。”

  2菩提道场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玉佛寺的照壁和寺门之间仅一条单车道的距离。照壁为黄色壁墙,顶为歇山檐,中间最高,旁边四堵依次渐低。每堵墙四角都有三角形的云纹仙鹤的图案,中央是圆形大砖雕,中间为“云龙吐水”,左右分别是牡丹和凤凰,象征富贵尊严。最靠边的两块雕的是戟、白象和宝瓶,寓意“吉祥太平”。

  寺里的面积也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寺院发展的需要,目前正在整修扩建,这项工程从2014年7月开始,将历时5年。天王殿原地不动,而大雄宝殿整体向北移约30米,中间增设观音殿。殿前广场面积将从目前的约495平方米扩大到995平方米。还拆除重建东西厢房和玉佛楼的部分,将把原来的佛协、素斋等场所都辟为可供公众活动的佛殿。

  目前,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都还在对外开放,大雄宝殿外的广场上,香客请香祈福,香炉烟气缭绕。

  玉佛寺作为上海市名声在外的旅游景点,是不少外国游客的参观必选之地。在寺院里穿梭,与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游客擦肩而过。他们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不时地驻足拍照。

  现在的玉佛寺,分为前院和后院两大部分。前院为玉佛禅寺原来的寺址,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十米高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像。不同于旁侧供奉罗汉,大殿两旁为二十诸天像,三世佛背山为大型的海岛观音群塑,大殿东西外墙缀嵌十八罗汉石刻。

  玉佛寺的历史中与不少高僧大德、名人颇有渊源,寺中信步,见弘一图书馆。根据介绍,前身为弘一大师纪念会图书馆,1943年由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人发起,在玉佛寺成立。

  中国近代佛学界泰斗太虚大师与玉佛寺因缘也颇深。1945年7月,太虚门人、玉佛寺监院福善病危时,太虚法师抵沪住在玉佛寺内。1946年3月,福善、震华法师先后去世,太虚大师接连主持荼毗仪式,亦因悲伤过度,旧病复发,圆寂于寺内“直指轩”。

  作为禅宗寺院,每年禅七是一大盛事,在玉佛寺,以近代佛教大德虚云大和尚主持的禅七最负盛名。1952年,上海佛教界在寺内启建“祝愿世界和平法会”,恭请虚云法师主法。法会圆满后,虚云法师又留寺主持禅七,留存《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有云:心境寂,体用归,本自圆明无昼夜,那分南北与东西。万象随缘观自在,鸟啼花笑月临溪。

  而今,每年的腊月初一到初八是玉佛寺打“禅七”的日子,法师们放下寺里的事务进入禅堂。跑香并不是跑,而是走,因为坐禅,久坐,便通过走的方式来调整身体,无论走还是坐,必是有一炷香的时间。喝茶也是其中的一项功课,禅七的时候,玉佛寺还有吃包子的传统。

  3觉悟群生

  《觉群》本是太虚大师在玉佛寺时创办的一个佛教刊物,现在已经成为玉佛寺文化建设的品牌代言。

  玉佛寺于2000年6月正式创刊《觉群》杂志,此后陆续推出了“觉群文化周”、《觉群丛书》、《觉群译丛》、《觉群佛学》年刊、《觉群博士文库》、“觉群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觉群学院”、“觉群佛教文化艺术基金”、“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复旦·觉群人文精神研究中心”等一系列文化产品。

  2000年,随着觉醒大和尚升任方丈,玉佛寺确立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建寺理念,积极推进人间佛教。

  “觉群学院”的创立探索出一条法师、居士的培养路径。目前,学院开设了僧伽进修班、青年居士学佛班、梵乐班、星期佛学讲座以及学佛沙龙等多种佛学教育形式。其中,青年居士班招生对象为年龄18—40周岁之间的青年,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学制分别为一年和两年,学习佛教礼仪、佛教史、佛教经典等课程,致力于对年轻居士正信正见的引导,也改变了信教群众老龄化的现状。

  玉佛寺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寺院,在发展方向上也带着现代管理的基因。在与法师们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作为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里的寺院”这样定位的说法。寺院里的僧人有100多位,但是各类岗位的在职工作人员却多达200余人,在组织架构上,将“弘法部”这样的传统称谓,改作更为贴近现代人习惯的“文化中心”。去年,玉佛寺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成立了新媒体中心,最近还发了一则“任性”的志愿者招聘帖:“夜游禅寺,没体验过吧?清心禅修,没经历过吧?法会仪式,没见识过吧?佛学知识,没研究过吧?来玉佛禅寺新媒体中心当志愿者,从此告别朋友圈的鸡汤文,以自己的力量传播正信、正见。”被网友赞为“时尚时尚最时尚”。

  玉佛寺还注重法师的综合素养的提高,2005年寺里组织僧人去上海交大读MBA也曾一度成为媒体的焦点。去年,寺里选送了若干名法师去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接受科班训练,以期提高寺院梵乐团的表演艺术水平。玉佛寺的梵呗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传承过程中兼容了民间传统的江南丝竹音乐,形成了自己特色。传统的梵乐主要用于讲经仪式、朝暮课诵、道场忏法。1999年,玉佛寺继承传统,适应当代,发起成立了梵乐团,并推举文渊法师作为梵呗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2011年,玉佛寺的梵乐艺术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慈悲济世

  安老、扶幼、助学、济困,构成了玉佛寺慈善事业的支点。

  玉佛寺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一贯热心从事公益慈善事业。1998年洪水灾害、2003年非典、2005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初冰雪灾害等,玉佛寺都参与募捐救灾。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玉佛寺专门设立了“觉群慈爱功德会”,使玉佛寺的慈善事业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的道路。

  玉佛寺的慈善活动还注重授人以渔。2010年云南大旱,功德会的仁镇法师跟各位法师居士一起奔赴旱区。最初是给灾区送水,但到了灾区发现,送过去的水总会用完,而当地主要是管道不通畅的问题。于是救助计划便成了帮助建立供水点。“一共做了6个供水点。”通过做供水工程,法师们看到了当地教育的穷困,“救穷更要培育人才”,玉佛寺便出资建立了贫困山区教师的培训计划,每年从云南、贵州的偏远山区遴选50名老师去上海接受短期培训,之后再到上海普陀区的几所学校实习。此外,根据评估,玉佛寺还根据这些山区学校的规模为他们配备了图书馆,每个图书馆的费用在3到5万元之间。玉佛寺从一个送水的救灾项目起步,一年之内做成了连环四个慈善项目,将爱心不断传播。

  今年年初,经方丈觉醒法师倡议,玉佛寺发起成立了“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作为上海宗教界的首个文教基金会,将面向社会,在更大的舞台上“觉悟群生,奉献社会”。

  而大学生创业项目今年的资助力度也会更大。玉佛寺从2009年就开始了对大学生创业的资助,当时联合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教委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以“贴息贷款”的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创业。首批资助的10个项目名单里,记者看到了“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项目,资助金额10万元。如今,“饿了么”已经领跑全国餐饮外卖市场。2014年,项目资助增加到14个,除了先期的专家评估团队外,申请到创业基金项目的大学生,后续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跟进指导。

  理事长觉醒法师表示,基金会的成立,更加有助于佛教界融入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将遵循“专业、规范、高效、透明”的运作原则,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慈善文教事业,向社会呈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激发广大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觉群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我们将吸引更多各方面优秀人才,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思想内涵,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诠释力度。基金会将为实现“觉悟群生,奉献社会,和谐世界,大愿同行”的美好愿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都市寺院里的人间佛教(走进寺观教堂①)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