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来临,我们又迎来一个小的假期。而目前正是疟疾的高发季节,越南、泰国、缅甸、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是疟疾流行地区。由于疟疾的传播媒介为蚊虫,去这些国家旅游尤其在农村、山区、野外时,要格外注意防止蚊虫叮咬,以免感染上疟疾。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近日提醒,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交流越来越普遍,外出旅游者也越来越多;加强防范意识,谨防外出感染,成为防治疟疾的重点。
疟疾在民间又叫“冷热病”“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寄生虫病,在夏秋季节最为常见。“发冷、高烧、出汗”是疟疾发作的“三步曲”。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尤其是免疫力低的婴幼儿。因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按蚊喜热喜湿,因此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高疟区。在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其他各地报告者主要为输入性病例。
姜素椿教授提醒,北方非疫区的医生,一定要熟悉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询问患者的既往史与流行病史,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治疗;治疗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若服药后无药效反应,应考虑耐药性问题,改换抗耐药性的青蒿素等进行治疗。
对于生活在疫区的人群而言,除口服预防药物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及时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消除蚊子滋生地,尤其注意对免疫力低的婴幼儿采取保护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疟疾在国内已明显减少。正是因为少见,医务人员更要增强责任心,提防误诊误治。
出现高烧症状须及时就诊(链接)
疟疾的潜伏期可长达25天。潜伏期后刚开始发病时,会出现像感冒一样的症状,浑身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有的会出现发冷、高烧症状。发冷时浑身哆嗦,恨不得盖几层棉被,发热时可高达40摄氏度以上。若患者发作几次仍不到医院就诊检查,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和脾肿大。有些重症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病例,病情急,非常凶险,在发病后6到10天可出现昏迷,脏器损伤可达五个以上,致死率明显增加。因此,患者发热一两天,如果按感冒治疗不见好转,就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万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