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

与风深度接触(创业中国·侨界之星)

——访中国侨界创新成果奖得主刘庆宽

张冀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01日   第 12 版)

  图为刘庆宽

  从日本归国近8年的刘庆宽教授,目前任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型结构研究所副所长,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土木工程抗风研究。采访过程中,刘庆宽教授就像是在与朋友轻松交谈,而非在接受采访。

  皆因一份朴素的情感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研究者,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专心做研究,用心带学生,这就是我的工作。”正当笔者准备去挖掘关于他的所有故事时,他却这样回答,言语中透着真诚与谦和。

  2002年,怀揣着一份“朴素的情感”——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刘庆宽来到日本,师从国际著名桥梁抗风领域专家,继续进行桥梁抗风研究。“日本严谨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影响着我做研究,带学生。”刘庆宽说。

  “当然也有别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心有一份朴素的情感吧。”谈及当年选择归国继续研究工作,刘庆宽说:“国内发展快,需求大,能做的事情多。回来培养我们自己的学生,对我来说更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

  2007年,刘庆宽结束近5年的异国生活,带着他心中那份“朴素的情感”,踏上了回国之路,继续他热爱的结构抗风研究。回国后,在学校决策的指导下,刘庆宽开始积极参与筹备建设用于抗风研究的风洞实验室。

  攻坚克难 专注抗风研究

  “那段日子十分艰苦,没日没夜的。”谈起筹备建立实验室那段时光,他笑着说,好在有各方的协助和支持,我们考察了国内很多风洞实验室,又请权威专家反复论证设计方案。为节省建设经费,光建材供应商就考察了50多家。”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实验室终于建成并投入了使用。

  聊起他的研究领域,刘庆宽的言语中流露出难以掩盖的骄傲之情。

  “抗风研究比较依赖这些设备,没有这个风洞实验室,很多研究都无法顺利进行。”刘庆宽介绍说,“过去我们国家的抗风研究很少,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长高大”建筑很少,需求自然小。但中国又是世界上受风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常一场大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空间结构越来越多,再加之我国风环境复杂,抗风研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许多大型建筑空间跨度大,根据现有设计规范往往无法准确掌握大风天气时结构的风荷载和振动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设计,或者结构偏于保守,造成投资的浪费,或者存在薄弱环节,易留下安全隐患。一旦遭受风灾,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十分巨大。”谈到结构抗风技术研究,刘庆宽对笔者说,应用这些成果并进行专项研究,就是为了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一方面保证结构的安全,同时也做到经济合理。”

  研究和学生都是我的“硕果”

  经过多年努力,刘庆宽与其团队的研究不仅得到了业界同行的认可,在实际工程建筑和工业产品上也是硕果累累。

  “看到自己的研究被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近年来,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国内外几十项大型工程和工业产品的抗风研究,成果颇丰。

  虽然在研究成果上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他的志向不仅局限于此。

  “看到学生们学有所成,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讲都是一件最欣慰、最有意义的事。看到指导的学生学有所成,如有的获得省优硕士论文,有的赴国外留学,有的签约心仪的单位,对自己都是一种鼓励和工作热情的激发。”

  当与笔者聊到自己的学生,同时身为大学教授的刘庆宽,言语中又一次表现出了欣慰之情。

  对于拥有研究者与教育者双重身份的刘庆宽来讲,研究成果和学生都是他的“硕果”。谈及未来的工作目标,刘庆宽再次恢复了平和谦逊的语气,说道:“专心做研究,用心培养学生,这依旧是我今后的工作。”

职场“天花板” 想要突破不容易
力促社会公平
“领智”少年喜追梦
纽约华埠市民卡临时受理中心启动
与风深度接触(创业中国·侨界之星)
责编:孙少峰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