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25日 星期六

扩大市场准入 改善外贸环境

“引进来”“走出去”利好全球经济(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宦 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25日   第 02 版)

  大 巢作(新华社发)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进出口也到了关键的“结构调整期”。面对仍带有几分“寒气”的外贸数据,政策出台的步伐也有所加快。专家分析,中国外贸面临挑战不假,充满机遇更真,“引进来”和“走出去”利好全球经济。

        

  1“稳外贸”政策如期再加码

  此前,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6%,为5.54万亿元。出口增速大幅波动,进口降幅较大。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观。虽然进出口总体数量下降,但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改善。不过二季度我国出口向好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这也更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外贸发展新变化。

  事实上,“稳外贸”这盘棋要下得好,找准“棋眼”很关键。近日,李克强总理签批了最新的稳外贸举措——《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2017年将在全国所有口岸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统筹推进全国一体化通关改革,深化口岸协作,改善外贸发展环境。

  “口岸是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一个关口,也是货物处理的场地和集中地。现在出台这样一个文件,表明了今后我们要用口岸服务来推进中国企业更高效益做对外贸易。我觉得这次口岸的新办法和规章要和去年贸易便利化这些措施的落实对接,引导中国的企业利用12个已经签的自由贸易协定,用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我们的外贸增长。”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分析称。

  2“走出去”菜单越来越丰富

  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本报记者分析称,要实现外贸稳增长的预期目标,关键是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贸易的便利化,同时抓住国际市场调整的机遇期。“此前10多年时间里,新兴市场经济在我们的对外贸易里占到了50%多的比重。而现在美国经济复苏,新兴市场经济则面临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抓紧把复苏的市场抓住,比如油价、运输价格下行的机会我们就要抓住,扩大美国对我们的进口需求。同时也要通过投资或者其他一些措施,把环境比较适宜的新兴市场重点培育起来。另外,也不要轻易丢掉以前我们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在进行新常态下的产业机构调整时,不要随便放弃我们仍然比较明显的优势。”梅新育说。

  事实上,虽然我们很多的企业都具备“走出去”的能力,我国“走出去”的菜单也不断丰富,高铁、港口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受到海外欢迎,但要全面提升“走出去”的能力,仍有许多路要走。“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扩大外汇储备委托代管业务等对企业走出去更加行之有效的金融业务,支持商业银行对企业走出去发放贷款;一方面是从财政和税收政策上可以加以引导,扶持和培育新的产业优势,不仅仅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尽可能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减费减税,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机遇来实现产业的创新和升级,积极主动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

  3“引进来”欢迎投资“搭快车”

  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下跌9.8%,其中3月份当月跌幅更达到了10.5%,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成为近期我国进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不过,我国的结构调整带来的也是全球经济不可估量的价值机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表示,2001—2014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24%提高至55.4%。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外商投资的投向结构发生变化与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有很大关系。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接下来鼓励投资进来‘搭快车’需要做的:一是给外资创造分享中国机遇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随着我们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现在更有信心,与西方企业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竞争;二是进一步放松管制,精兵简政,让更多外资能够参与到我们“一带一路”这样的计划中来,共享发展红利。”梅新育说。

“引进来”“走出去”利好全球经济(热点聚焦)
哈密:额哈铁路跨越连霍高速
资讯快递
“衔接期”楼市回稳有利调结构(市场观察)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