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省东莞市接连传出外资企业关停迁移等消息。记者在东莞调查发现,因成本增加、寻求战略转移等因素,关停、迁移、倒闭等现象确实存在。而与此同时,东莞以“机器换人”、向制造业更高端攀升的迹象明显,呈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
关停倒闭成“常态”
平稳有序是主流
记者近期来到东莞厚街镇赤岭工业区,这里的台资制鞋大厂力凯鞋业已“门可罗雀”。而近期关停的另一家备受关注的企业是位于东莞南城区的微软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偌大的厂房十分安静,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几千名工人都已经遣散”。
事实上,与此前一些企业倒闭关停时发生较大范围的劳资纠纷不同,力凯和诺基亚的“退出”表现出平稳、有序的特征。
早在去年7月,微软诺基亚就推出了员工自愿离职激励计划,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引导、激励员工自动离职。目前,东莞分公司已分两批有大约3300名员工按照这一计划离职,今年一季度员工全部签订离职协议,关闭工厂。
而力凯一名张姓员工也向记者反映:“老板按劳动法给足了补偿,工龄长的工人有的可领到四五万到10万元补偿金,大家都还比较满意。”厚街镇劳动部门表示,没有收到力凯关停而引发的工人投诉。
企业“有生有死”
产业链仍是优势
“逐水草而居”是东莞最早一代代工企业的共同特征。这些企业以台、港资为主,在港澳台地区接单,而在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加工生产,再出口到全球,使珠三角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玩具、家具,乃至电脑等信息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
但近年来生产成本的提高,使这一地区不再是低端制造业的“乐园”。“我们现在已经将工厂迁至缅甸”,力凯缅甸厂经理赖光明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力凯在缅甸的工厂已经正式生产两三个月,目前仍处在试产阶段,有500多员工。
记者观察到,随着产业的市场波动,企业“有生有死”成为现阶段的明显特征。如本土的智能手机行业就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2014年,华为终端、步步高、宇龙通信、欧珀移动等4家大型手机生产企业工业增加值达159.5亿元,增长了126.7%,拉动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个百分点。
东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翟所领说,尽管生产成本增加了,但东莞多年积累的产业链基础、采购、研发能力是别的地方没法比的,“大家会做一些利润较高的环节,而把较低端的订单发包到外地”。
推动“机器换人”
创新驱动促转型
一边是企业倒闭关停,一边则是新增企业和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东莞产业状态呈现出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上加速攀升的迹象。
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东莞市大力推动“机器换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以创新驱动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东莞广声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去年购买的新设备,政府补贴了15%。目前,东莞已连续三年安排2亿元市财政资金资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这一方面帮助企业摆脱“缺工”的苦恼,另一方面也使产品质量得以稳定提升。
在东莞,新型研发机构的涌现也令人眼前一亮。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东莞和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合作,组建了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北大光电研究所、清华创新中心等23家新型研发机构。
与传统科研机构相比,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传统体制框架,“不定编、不定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研发与孵化、科技创新与产业生产紧密结合,表现出极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能力。记者在这些机构走访中看到,一批新产品如新型电动公交车、数字织机智能设备等正在走向市场,投入产业化生产。
(据新华社电 记者车晓蕙、孙飞、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