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11日 星期六

漫步宝带桥

冯雁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11日   第 07 版)

  苏州的天虽有些阴,却春风和煦,裹挟着温润的空气掠过脸庞,柔情似水。

  当年漕运的古运河流水潺潺,涛声依旧。“呜——”拖着长长的汽笛,一队比几幢老房子还要大得多的铁驳船首尾相接,悠悠然穿梭而过,满舱的不是上贡朝廷的稻米,而是璀璨如金的黄沙,是未来的摩天大厦。庞大身躯的后面,如道骨仙家慢慢打开巨扇,水面犁起细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小草。几朵小花,若浮在水面发呆的野鸭,优哉游哉。

  桥堍上,伫立着一对慈眉善目的青头石狮。承载了千年风雨烟云的古道,昂然从它们中间穿行而去。古道上那一块块条石,叠印着纤夫的脚步,凝结着行人的汗水,见证了岁岁的枯荣。

  我不敢惊扰它们酣睡未醒的春梦,轻轻绕道西侧的与之平行的公路,慢慢欣赏眼前这座数度兴废的活古董——宝带桥。

  公路已废,从沟底到坡顶,到处长满任性疯狂的野草,蚕豆花、油菜花,丛丛簇簇,五彩缤纷。步移景换中,我一边打开手机拍摄,一边匆匆前行。多日的阴雨刚刚停,一脚踩下去,松软的感觉如履厚毯,可一提脚,竟是惨不忍睹的泥泞。有了这个教训,我转而寻找繁茂的大棵青草,犹如武林功夫的梅花桩那般,跳跃前行。

  时光倒流到隋朝年间,我脚下的这块土地还是一片泱泱湖水。身后是玳玳河,前面是澹台湖。这个澹台湖,就是孔子弟子澹台灭明曾经居住的地方,不久宅子下陷为湖。大业六年(610年)大运河开凿后,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的江浙所产的稻米和天下珠宝由眼前的大运河送往京城,漕运由此发达。当年,这里是个长达三四百米的天然缺口,秋冬季节,西北风刮得让人眼睛都睁不开,风大浪高。满载“皇粮”的漕船行到这里,纤夫不得不在过膝的河水中背纤,即使天寒地冻也得破冰拉纤,否则无法通过。为确保漕运通畅,完成朝廷重任,时任苏州太守王仲舒决定拓展纤道,不惜巨资建桥代堤,并率先垂范,捐出心爱的玉质宝带筹集资金。此举博得当地民众好评,士绅大贾纷纷仿效,慷慨解囊。设计师巧夺天工,将桥体建成宝带形状,宝带桥由此得名。

  当我反复审视这座跨越千年的古桥时,真正被它的气势和神韵所深深打动。全长317米的石桥,53个圆孔次第联缀,中秋之夜可以看到恍若银盘的53轮明月冉冉升起。所有的拱石不用一点灰浆,全部以榫头、卯眼的石块拼接。倒映水中的长桥虚实辉映,如浮水苍龙,似连云鳌背,船工纤夫利享千年。

  古桥外,石狮威严,四出的碑亭依旧,八面的石塔依旧。风吹杨柳,青丝依依。我踩着古人的诗行,在画卷里徜徉:“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多少次战火兵燹、狼烟硝烟,宝带桥屡废屡建,彰显了苏州人不负重托、传承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昭示了苏州人对祖先的敬畏和对文化的敬仰。

做一次“宋朝之旅”
内地游学广告登上澳门巴士
春景
漫步宝带桥
旅行网站吸引游客展开争夺战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