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4月10日 星期五

中国台风博物馆

“玩转”台风

江志伟\文 汪苹\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4月10日   第 15 版)

  台风气象云图

  中国台风博物馆

  全国首家气象灾难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西南面“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的拷门燕窝石笋景区的拷门海堤大坝上。

  中国台风博物馆融台风科普、旅游、科研诸功能于一体,展示台风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中国台风博物馆之所以要建在这岱山拷门,主要是因为岱山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性气候,历来屡受台风侵袭、频遭暴潮冲击,而岱山的拷门海堤则素有“浙江防台第一坝”之称,也是全国防台的重要前线。

  台风,源于热带海洋的强烈涡旋,西洋称“飓风”,也叫“风暴”、“风潮”,为世界灾害性天气系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台风的神秘面纱正逐渐被揭开。因神秘而好奇,因好奇而探究,应运而生的中国台风博物馆因此而独具魅力。

  在中国台风博物馆里,不仅能看到台风来袭前的生死大撤离以及危难之中的真情援助等沿海军民自强不息保卫家园的“抗台精神”的史实长卷,还能在“玩转台风”、“阻击台风积雨云”、“与风赛跑”等台风科普互动游戏中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新知与快乐。

  中国台风博物馆的一期馆位于拷门大坝的北坝头,其外观造型设计既像三艘迎战台风的巨轮,又像三叶抗击台风的风帆。该馆以图片和实物为主,图片主要展示台风的形成原理、路径走向、被台风肆虐之后的受灾现场等,实物则展示舟山岛民抗御台风的一些原始工具、通信器材等。

  二期馆位于拷门大坝的东头,其外观造型犹如一个被狂风卷起的巨浪。展馆采用互动、趣味、科普、娱乐等表现手法,与一期主馆的静态展示风格形成互补,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科普效果和目的。馆内为两层,一楼为展览厅,内设亲切关怀、台风知识、台风危害、抗台救灾、台风科研五大部分。它运用图片、实物、台风模拟、台风科普实景和科普影片《台风惊魂》等手段,让参观者受到生动、详尽的科普教育,让人们了解台风的灾害性和抗台抢险的重要性。二楼为观台厅,观赏窗装有1.5厘米的超厚玻璃砖,能抗十五级以上风力。临窗而立,能看到拷门外怪岩矗立、礁石丛生的海面。如果在台风到来时登临此处,能看到台风在海面上掀起数十丈高的浪头,猛向拷门扑来,并在那些丛生的怪岩和礁石上撞击得粉碎。因为地处台风侵袭时的最前沿,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足以让人终生难忘。

  三期馆是一个“亲历台风”的全天候大型仿真模拟系统,通过各种声、光、电高科技手段,让游客体验呼啸而来的风和铺天盖地的浪,以亲身感受台风的凶、险、奇。“听风”、“报风”、“玩风”、“射风”、“骑风”、“摇风”、“摄风”、“越风”、“驾风”等环节,堪称玩转台风、降服灾害的典范。

  然而在我看来,中国台风博物馆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它既具台风的展示与科普功能,又具台风的科研与观测的实用价值,在博物馆文化建设上另辟出一条蹊径。这表现在观台厅的功能设计上,它既可在台风期间供游客们亲身感受台风来临时的壮观场面,又设置有波浪观测站、海岛自动测风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仪器,同步输送实时监控数据,同步接受市级气象台全部实时信息,并承担《海塘抗御超标准越浪能力的试验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科研任务,通过信息系统将科研图文传输到省、市、县防汛指挥机构,为防汛防台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如是,中国台风博物馆已不只是一座单纯的博物馆,还是一个台风观测与研究的工作室。

  中国台风博物馆馆长赵虎炯告诉我们:在博物馆内现场观看台风,开了国内灾害旅游的先河。他说:要做好台风旅游,首先要确保安全,其次要有准确的台风预报信息。为确保观台安全,台风博物馆当年在选址和设计时就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同时,馆里做了大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有周密的应急预案。

滇西小城寻访契丹记忆
含山:舌尖上的山水
“玩转”台风
江西永修以桃花为媒打造生态旅游
金庭镇看炒碧螺春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