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这个新动力哪里来?
“互联网+”被寄予厚望。
在这样一个时代,互联网不再是技术改造的手段,而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就像蒸汽机、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革命动力。
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浪潮里,我们看到被改造的行业衍生出来的样态,如网购,如打车软件,如快递。这些业态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对金融、医疗、教育、家政行业的介入所带来的对整个行业服务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即使不刻意触网,我们的生活也已经处在被网络化的时代。
互联网与产业的结合越来越如洪流。这两年,资本竞逐互联网创业越玩越嗨。不可否认,在这个游戏里,谁先摸准了互联网与行业结合的命门,谁就取得了先机。但与传统产业比,规则变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技术的屏障被一一攻克,商业模式被颠覆、冲击、挑战,似乎传统产业的玩法一下子失灵了,但新的玩法还没找到。在行业焦虑里,资本的游戏近乎裸奔。
当前互联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只占7%,互联网经济的增长仍有很大潜力。这个潜力来自于哪里?一方面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对新兴产业的塑造,这是一个国家保持持续动力的源泉。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就涉及到怎么把互联网给加上去。在席卷了信息、社交、零售等服务性行业后,它已经来到了工业的门口。德国将这场变革称为“工业革命4.0”,在美国,GE主导下的工业互联网革命也在如火如荼,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在中国,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一直在探索。今年,我们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启动的这一轮改造绝不是原有样式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产业的重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将进入到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机器被不断接入,裹挟着人的接入。
机器不单可以与机器连接,机器也可以与人连接,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这些都将成为现实。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同时,信息产业自身也在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而这,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更会是人类存在状态的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