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23日 星期一

带着“虎”宝宝感受中国文化

陈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23日   第 05 版)

  “瞧,我包的饺子!”

  “我们是可爱的小绵羊”。

  “拜年啦!”

  中文班设计的文化专栏

  我的学生是一群在中国农历虎年出生的美国“虎娃”。他们活泼可爱,对外界好奇心重。教学中,我利用多种形式,向虎娃们介绍中国和与中国有关的一切。

  在孩子们午睡后的零食时间,我为他们播放儿歌《恭喜恭喜》、《新年好》,这些儿歌成了他们第一批朗朗上口的中国歌曲。我还给孩子们讲述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教他们拱手作揖说“恭喜恭喜”。看着儿歌视频里红火的景象和色彩,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纷纷模仿着唱起“恭喜恭喜”来。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集体观看中国春晚。马年春晚中的几个节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观看儿童舞蹈节目《小马欢腾》时,他们纷纷从地毯上站起来,跟着电视里的“小马”摇头晃脑,撒欢跑跳。他们最喜爱的节目是《魔幻三兄弟》,自从看了《魔幻三兄弟》,虎娃们学会了“新年快乐”。羊年春节到来时,孩子们已经可以轻松地边作揖边道贺:“恭喜恭喜!新年快乐!”我忽然觉得,有了春晚,汉语教学好轻松……

  我有意识地在每周固定的中华文化元素教学中引入中国童话和神话故事,这些内容特别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比如,讲述“年”的传说。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大概了解了中国“年”的由来。看完后,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个叫“年”的怪兽吓跑?孩子们马上滔滔不绝地列举各种“法宝”:放鞭炮、贴窗花、贴春联、舞龙舞狮、挂红灯笼……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孩子们通过故事记住了中国节日春节和中国人过年的习俗。

  孩子们喜欢动手,乐于参与。我因此设计了不少让孩子们参与和互动的教学环节。比如,今年过年前一周的手工课,我教孩子们制作小羊窗花。只见孩子们认真地把小羊的头、四肢和尾巴粘在红色的窗花上。春节前一周适逢情人节,我把窗花设计成爱心的形状。在孩子们的巧手下,一只只爱心窗花小羊诞生了。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美食,我曾熬夜制作番茄版和草莓版糖葫芦,在周末发给孩子们。过年时,我和志愿者同伴们包了饺子分给孩子们和美国老师。考虑到美国人的口味问题,我选用了鸡肉胡萝卜玉米馅儿,用的是水煎包的做法,果然,美国老师和美国虎娃们都特别喜欢。

  今年春节没有回家,我却并不孤单。看到这群美国娃娃对汉语、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一天天加深,我又感动又自豪——孩子们的情感和价值观是非常纯粹的,如果在这一时期能让他们看到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对这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兴趣并热爱,这种爱很有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若干年后,当这些美国虎娃变成翩翩少年,也许他们已然记不得我这个老师,但我真心希望他们会用地道的汉语继续讲述中国的故事,继续充满热情地欢度中国节日,一年又一年……

  (寄自美国) 

  (本文作者系美国南卡罗莱纳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 

圆圈
面对网络生造字,你怎么看?
带着“虎”宝宝感受中国文化
游戏有助学中文(点点滴滴)
“妈妈老师”
逛襄阳北街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