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亲情中华”:

借文化和乡愁扎牢海外朋友圈

本报记者 聂传清 人民网记者 段欣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20日   第 12 版)

  杂技《芭蕾对手顶》

  杂技《抖空竹》

  呼拉圈表演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侨联从国内一线文艺院团选调优秀演员,组成3个“亲情中华”艺术团,即:赴美国、巴拿马和加拿大的美洲团,赴希腊和意大利的欧洲团以及赴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东南亚团,在这些国家侨胞聚集较多的城市开展慰问演出,为当地华侨华人带去一个个充满中国风情的文艺节目,用亲情乡音温暖一颗颗海外游子之心,书写了一篇公共外交的大文章。

  

  ❶ 乡愁情结:割不断的根

  2015年2月18日,农历甲午年除夕,意大利佛罗伦萨“亲情中华”艺术团演出现场,青年歌手岳璐正在台上演唱她的拿手歌曲《芦花》:“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

  听到这句歌词,在台下观看演出的侨胞金先生对比邻而坐的记者说:“你看,这虽然是一首军旅歌曲,但也能唱进我们心坎儿里。”记者问他为什么,金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军人和海外的中国人都有乡愁情结,能够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那是件多么光宗耀祖的大事。”

  诚如金先生所言,随团记者在与众多侨胞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乡愁是金钱等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无法弥补的。

  在意大利都灵旅居20多年的王先生是当地一名资深侨领,也是本次“亲情中华”艺术团在都灵演出承办侨团的主要负责人。谈及他的故乡,有一句话让记者印象十分深刻。王先生说:“中国人很勤奋,在国外能挣钱,但即便踩着金山银山,也始终迈不过乡愁这道坎儿。”

  2月中旬,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美国华盛顿等多个地方,演出当日大雪纷飞。吴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担心路上出状况,他们一家人提前4个多小时就出发,就是为了能赶上看这场演出。一名参与承办工作的侨领介绍,当天不少观众都是顶风冒雪驱车两三个小时前来观看演出。

  3月10日,“亲情中华”东南亚团在古邦市成功举办了到印尼后的第3场演出,这是中国艺术团首次走进印尼东奴省。或许是太久没有看到来自祖(籍)国的文艺演出,从下午4时直到演出开始的晚上7时,演出场馆外,华人乡亲敲打的中国锣鼓一直没有停歇。承办活动的印华百家姓协会甚至请来了舞龙与舞狮队助阵,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著名唐诗讲述了中华儿女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情怀:乡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重。海外侨胞也不例外。在加拿大温哥华演出现场,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声乐团团长魏金栋为观众送上男声独唱《大黄河》和《给祖国拜个年》。当他出场时,不少老侨胞激动地叫了起来:“我在电视晚会上见过他!”他们“发烧”热度不亚于年轻“粉丝”。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年迈的侨胞行动不便,不仅难以再回到祖国故乡,甚至到场观看慰问表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他们中也有人仍然是幸运的。在华盛顿演出后,“亲情中华”艺术团利用仅有的1天休整时间,前往华盛顿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家园”成人护理中心看望老侨胞,把精彩节目带到他们面前。据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赴美洲巡演艺术团团长陈迈介绍,专程看望老侨胞并非偶尔为之,只要时间和场地允许,艺术团都会开展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因为年迈的侨胞更需要慰问,另一方面更是向曾经为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这一群体表示敬意。

  据了解,陈迈所称的“巨大贡献”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引进的外资超过八成都带有“侨”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正是这些当时正值壮年、处于事业一线的“老侨”,为祖(籍)国发展建设大大地支持了一把。须知,当时许多海外侨胞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对内地投资大都是他们毕生辛劳的积累。

  陈迈说:“来到这所护理中心,我们虽然不能让所有在海外的‘老侨’都一解乡愁,但我们想告诉他们,祖(籍)国没有忘记他们,故乡亲人一直惦念着他们。”

  在浙商云集的意大利罗马,戴先生是个“另类”。他既是一位成功的华商,同时在闲暇之余还搞一些人文研究,圈内人称他为“2.0版的浙商”。在与记者谈起“亲情中华”慰问演出时,戴先生说自己注意到近两年国内越来越注重“家文化”的构建,习近平主席在一次讲话中还特意提到“乡愁”,这在过去很少见。

  戴先生还说,华人是一个特别重视血缘宗亲的族群,把“亲情”这根纽带绑紧扎牢,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❷ 文化交流:年节最相宜

  2月19日,农历大年初一,罗马,“亲情中华”慰问演出刚刚结束。一位年迈的意大利老者在助手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迈上通向舞台的阶梯。助手告诉工作人员,这位老人是意大利著名钢琴演奏大师罗兰多·尼克罗西,他想见一见来自中国的演员。

  尼克罗西对演员们说,他自己非常倾心中国文化,与中国音乐家们也有过许多交流。当见到女高音歌唱家郑咏时,尼克罗西表示,在华人的新年晚会上听到她用标准的意大利语演唱,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新年礼物。郑咏对记者表示,能够在世界文化之都、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得到大音乐家的青睐和肯定,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两国艺术家之间能够擦出火花,表明慰问侨胞的舞台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

  “我们带到海外的节目和演员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不片面强求一定是多大的腕儿,多高的知名度。”赴欧洲巡演的艺术团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向记者介绍了“亲情中华”遴选文艺节目的3条标准:一是要积极健康,能够烘托出欢快、喜庆、吉祥的节日氛围;二是要能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三是要照顾到莅临现场的外方友人,器乐演奏、杂技、魔术、口技、手影等都是常备节目,且占有相当比例,尽量避免因语言障碍而降低外方友人的参与体验。

  参加东南亚团的中央歌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么红,是当今国际乐坛最为活跃的中国演员之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么红深有体会,她认为,不能说来到海外演出就是十分成功的对外文化交流,内容的把控、时机的掌握、方式与途径的选择都是影响交流效果的重要因素,的确需要精心设计。

  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周维,长期承担重要外事演出任务,到过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表演,担任欧洲团副团长。当和记者谈起这趟欧洲之行时,周维非常认同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他说:“节日说到根儿上多数都在文化范畴之内,节日活动实质是文化活动。因此,传统节日是文化交流的大好时机。”

  据陈迈介绍,“亲情中华”主题活动始终坚持“高起点、常态化、公益性、大规模”的方针,目前每年派往境外的文化团组超过30个。作为一个涉外项目,“亲情中华”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开放思维,向所有对华友好群体开放,扩大覆盖面。以时节安排为例,演出季目前已更趋均衡化,从早期主要集中于春节、国庆、中秋等传统节假日,扩展到利用中外建交纪念日甚至外国节假日等时机。演出地点也从单纯的海外巡演转向兼顾国内侨乡,以满足越来越多回祖(籍)国过年的海外侨胞和广大归侨侨眷的文化需要。陈迈表示,这既可以使活动影响力更具持续性,也能更好地适应海外实际情况,还能更好地与国内其他有关单位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合力,避免资源浪费。

  据了解,自2008年初启动以来,已经有140多个“亲情中华”艺术团走向海外,在全球五大洲举办670多台文艺演出,受到海外侨胞的广泛欢迎,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其他族裔民众来到现场观看演出。这在种族结构更加多元化的北美社会更为明显。以今年巡演为例,在美国纽约和加拿大维多利亚的演出现场,非华裔观众大约超过总人数的1/3。

  陈迈认为,外裔观众越来越多,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国际认同度在不断提高,但也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去做好对外文化交流这篇大文章。

  ❸ 公共外交:拓展“朋友圈”

  3月6日和7日,“亲情中华”艺术团在印尼巴厘岛华电集团火电厂项目码头和香港会馆分别进行了两场演出。率团出访的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巡视员郭敏燕告诉记者,许多印尼华人得知“亲情中华”的演出消息后,专程从雅加达、泗水等地赶到巴厘岛,观看精彩演出。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总领事胡银全在致辞中说,此次“亲情中华”艺术团来到巴厘岛演出,是总领事馆成立以来迎来的首个中国艺术团。通过“亲情中华”这个平台,总领事馆结识了大量华人乡亲和当地政要及对华友好人士,为下一步打开工作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中国侨联打造的“亲情中华”主题活动,近年来正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越来越受到海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各国高层政要或亲自莅临或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亲情中华”活动中已屡见不鲜。

  2月23日,“亲情中华”艺术团在加拿大温哥华慰侨演出刚刚开始,现场大屏幕立即出现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视频,这是专门为演出发来的祝福。他向旅居加拿大的华侨华人祝贺新春,并特意赞许“亲情中华”活动加强了中加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加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

  拉美国家巴拿马因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而被中国人民所熟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巴两国友好历史源远流长。在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中,中国始终站在巴拿马一边。进入新世纪后,两国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友好交流更是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因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与巴拿马尚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政府间直接交往还存在障碍。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作为联系海内外广大华侨华人的人民团体,中国侨联对于开展民间交往,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有着诸多便利条件。

  2月19日,“亲情中华”慰问演出在巴拿马城举办。此次活动同样受到巴方的高度重视。虽然原定出席晚会的巴拿马总统因公务未能赶到现场,但特别指派了政府住房部长、旅游部长、副总审计长和两名工商部副部长等内阁要员到场祝贺,并在两场演出中分别指定特别代表上台致辞。特别代表对华人为巴拿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说,巴拿马人民越来越喜欢中华文化了,华人的迎春活动不仅是华人的,也是巴拿马民众的。

  陈迈在致辞中表示,这次“亲情中华”艺术团的巴拿马之行,是一次亲情之旅,带来的是祖国政府和人民对海外侨胞的牵挂和祝福;也是一次感谢之旅,他代表侨胞在国内的眷属和亲朋感谢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旅巴同胞的关爱和帮助;还是一次文化之旅,他希望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促进巴拿马多元文化建设,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公共外交是一篇大文章。在经历60余年的外交实践后,我国越发认识到公共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外交编织出框架之后,只有通过公共外交才能让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广。在这方面,中国侨联大有可为,“亲情中华”大有可为!

借文化和乡愁扎牢海外朋友圈
欢聚
交流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