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外国专家为中国治污支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18日   第 04 版)

  近年来,中国为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所取得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点赞。同时,外国专家也指出,治理环境污染非一日之功,中国环保仍面临不少挑战。这些专家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柏林】

  让自然修复跟上经济增长

  曾担任中国多个环境项目顾问的德国生态专家汉斯-约阿希姆·马德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仍快于环境治理速度,应该让自然修复的脚步跟上经济增长,否则环境退步最终会损害公众健康。

  【东京】

  需要普通民众切实参与

  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北京事务所所长小柳秀明认为,中国之前污染造成的负担较重,要彻底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决心和持续努力,也需要普通民众的切实参与。日本海外环境合作中心首席研究员加藤真指出,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国治理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伦敦】

  建立强有力监管体系

  在伦敦和北京都设有工作中心的环保组织“中外对话”的首席执行官伊莎贝尔·希尔顿认为,中国是大国,中国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首先面临的是规模问题。比如,中国正努力在当前和未来产业中实现环保,同时还要清理过去几十年的环境包袱,特别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希尔顿说,中国在环保立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例如环保法庭的建立和相关处罚措施的出台等。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与之匹配和强有力的监管体系,确保落实相关政策。

  希尔顿认为,中国可依托其制造业优势,在调整能源结构的同时,发展更加清洁、绿色、健康的经济。比如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等在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这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好事。

  【华盛顿】

  公开企业污染数据

  曾在美国国务院工作20多年的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专家德博拉·塞利格森说,较好的办法是公开单个企业及所有企业的污染数据,这样学术机构、媒体与关心的民众就可参与监督,并就调整监管措施提出建议。

  【洛杉矶】

  摆脱对煤炭的依赖

  美国塔夫茨大学国际环境与资源政策中心负责人凯利·加拉格尔说,中国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挑战在于必须摆脱对煤炭的依赖。他说:“在中国,洁净型煤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部分解决方案,但这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中国要控制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其他能源同样必不可少。

  加拉格尔同时指出,治理污染的成本问题需要更好地利用市场手段解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环境税、制定绩效标准或其他政策。为贯彻执行这些政策,必须强化环境与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数据采集与执行机构。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夏晓、蓝建中、郭洋、郭爽、林小春)

骚扰电话,还能猖獗几时?
亚太经济体竞争力中国排第九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启动
去年机动车拍卖成交破70亿元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美籍华人捐赠文物
110千伏交流海缆登陆洋山岛
9对高铁动卧列车将开通
外国专家为中国治污支招
“西陲第一乡”迎来两会宣传队
本月下旬京津冀或现重污染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