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引发了市场担忧情绪。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要理性看待当前增速放缓,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完全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并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双中高”目标。
增速放缓内外有因
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继续放缓,今年1至2月则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放缓势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去年12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5.8%,降幅都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扩大。
对于经济下行原因,国家统计局分析是在“三期叠加”影响持续加深的情况下发生的,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符合一国经济进入到中高收入阶段后增速回落的普遍规律。“由于现在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60万亿元,1个百分点对应的增量相当于过去几个百分点,即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对应的经济增量也是很大的。”国家统计局表示。
应客观看待增长减速的内因和外因。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从外因来讲,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然占全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些国家经济普遍尚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下行压力。从内因来讲,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实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其实,增速放缓并非坏事,专家指出,这种情况有利于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新优势,最终通过改造传统引擎和打造新引擎“双引擎”,使中国经济以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双中高”目标。
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都存在问题,亟须改革,盲目追求高速度将错过经济提质增效的最好时机,因此,将增速目标放缓至“中高速”,将发展升级为“中高端”,是符合国情的明智之举。
“要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并且能够长期增长,那中国就相当了不起!但是,要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必须使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我们现在总的来讲还在中低端。要牢牢把握国情省情,咬住“双中高”的目标不放松。”李克强总理说。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在经济方面要着眼于双中高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后发优势助力目标实现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仍具有诸多优势,未来实现“双中高”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林毅夫认为,有四方面有利因素:一是我国产业升级的空间大,即使建材、水泥、电解铝等产能出现过剩,我国仍可投资于高端制造业。
“我们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可以在国际技术产业前沿进行创新和升级,很多领域可以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前进道路的风险小,成本低。”林毅夫认为,如果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中国完全可以快速实现产业升级。
第二个有利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基础设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历史欠账很多。林毅夫指出,虽然城际间的高铁、公路、机场近几年建设较多,但城内轨道交通、地铁和道路建设严重不足,地下管网明显老化,许多城市被堵车和城市内涝困扰。同时,我国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和治理污染也需大量投资。这些领域的投资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有力地带动经济发展。
城镇化建设是第三个有利因素,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专家指出,我国现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比重在提高,这将对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是我国资金相对充足。目前,政府债务规模整体可控,居民储蓄率很高,可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来撬动民间资金,扩大投资。我国还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进口所需的外汇储备充足。这些都将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林毅夫认为。
挖掘好内需潜力也将助力稳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赵萍分析,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增长必须立足于内需。要把消费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