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13日 星期五

铸陶瓷文化之魂(走近景德镇 感受陶文化)

中国瓷都高校——景德镇学院

董志龙 曹品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13日   第 07 版)

  陈实作品

  陆涛青花点彩《亭亭凌水发》瓷板

  刘升辉作品

  王安维教授《运动》

  冯绍华教授《非洲部落》

  张宝青副教授《非洲少女》青花

  李美珍《清香》粉彩

  占晓初《商队》

  芝加哥艺术学院讲学合影

  早在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国的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近年来,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国家战略构想。而铸陶瓷文化之魂,则是适应“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窑火千年不息,她的陶瓷文化底蕴丰厚,千年的陶瓷文化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高校任重道远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已有2000余年。千年的窑火,生生不息,“高岭土”的故乡,炼就了千年的陶瓷文化,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精美的陶瓷承载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中国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陶瓷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弘扬陶瓷文化,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证明,国运衰,则瓷业衰;国运兴,则瓷业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高地,更加迫切地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陈出新,弘扬陶瓷文化,传承创新陶瓷艺术,使之成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征途中,让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高校的责任任重道远。

  作为地处中国瓷都的高等学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景德镇学院一直是陶瓷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陶瓷艺术专业教学与实践大楼、全国中小学生陶艺培训基地、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文化艺术教育平台。让学院形成了一所产学研氛围浓厚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本科院校。

  学院以铸造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形、实、魂”为己任,在陶瓷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校近40年来,先后为国内外陶瓷行业输送了20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不乏陶瓷艺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和领军人物。这批学员分布在世界各地和国内各大产瓷区,在陶瓷工艺的革新、陶瓷艺术的创新和陶瓷文化的研究与弘扬等方面成为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学院艺术设计系现有陶瓷艺术专业教师80余名。学院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聘请了一批在陶瓷文化艺术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学院聘请了周国桢、张松茂、王隆夫等一批名家担任客座教授,汇集了黄卖九、陆如、罗学正、张学文、余少石、程曲流、徐文辉、方复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老一辈陶瓷艺术教育家;而今学院又涌现了以刘昇辉、冯绍华、李美珍、宁左、徐国基、张苏波、程云、乐茂顺、唐圣耀、高常清、黄萍等教授为代表的知名中青年陶艺家;拥有童光侠、韩晓光、余锋、张德山等教授为代表的陶瓷文化研究人才,且因有了像周国桢与方漫、王隆夫与王安维、张松茂与陈实、陆如与陆涛等老中青陶艺家,而享有“陶瓷世家”摇篮之誉。

  “陶瓷世家”是祖孙三代以上从事陶瓷艺术的名家,高校拥有这批人才,实际上正是对传承创新陶瓷艺术最好的诠释。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景德镇陶瓷大放异彩,因制作精美、工艺独到,最终,代表着景德镇最高制瓷水平的50件精品艺术、工艺瓷被会议主会场多个重点区域陈列和使用,景德镇学院陆如、黄卖九、张学文、陆涛四位教师的五件作品分别在各会议厅陈列。学院教授陆如、陆涛父子作品同时入选APEC会议用瓷,是“陶瓷世家”实力的极好印证。陆如的青花点彩作品《康寿图》寓意为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幸福安康之意。陆涛的青花点彩作品《和为贵》、《荷塘情韵》体现了陆氏青花水墨特有的韵味、文人画的典型意境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创作理念。他们一方面教书育人、一方面勤奋创作,在陶瓷文化艺术的传承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拉坯、利坯、印坯、吹釉、刻花等传统工艺,青花、粉彩、古彩、高温颜色釉等传统技法,结晶釉、珍珠釉、中国红等创新工艺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学院尤其注重“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的建设,从培养孩子们的陶艺兴趣入手,从娃娃抓起,让中华优秀灿烂的陶瓷文化在心中萌芽、开花。

  打造中华陶瓷文化高地

  景德镇学院在市委市政府与各产瓷区、大学及中外陶瓷文化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与文明发展”教席,聚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2021年中期战略目标》。它以联合国千年目标为宗旨,以陶瓷文化艺术为载体,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发展。

  中国是瓷之母国,景德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中外的瓷都,创造出世界瞩目的陶瓷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2014年11月景德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景德镇御窑厂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这里,数以千计的陶瓷企业为数十万人提供了就业。拥有5000多名会员的女陶艺家协会,创立了“女陶艺家发展基金”,为发展女童和妇女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景德镇市政府于2004年和2011年两次成功举办“世界陶瓷城市市长峰会”,并签署了《世界陶瓷城市市长峰会(景德镇)宣言》,既促进了各产瓷城市之间在陶瓷文化、艺术和产业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也为未来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旨在支持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各项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学院长期致力于陶瓷文化传播与交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通过文化对话等不同方式,竭力为正在进行变革和转型的非洲国家提供支持。

  陶瓷文化世界绽放

  “花好自引彩蝶来!”,这是张学文教授为APEC会议创作的青花斗彩《蝶恋》的主题。“勾线分水”的工艺技法,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得以展现。花香引蝶,和谐相处。千姿百态的花卉象征着中国蓬勃发展,向上的线条象征中国发展蒸蒸日上,神州大地一片欣欣向荣,花香引来的蝴蝶则象征着世界各地的友好国家,只有和睦相处,精诚合作,世界发展的前景才能一片光明。精美的瓷器和中国文化气息呈现了陶瓷艺术教育家对中国梦的诠释。

  近几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促进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文化多样性合作计划之中国、非洲与阿拉伯国家间陶瓷艺术与‘景德镇学’交流活动”为代表的系列世界性陶瓷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加强了中非之间在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的“南南合作”。学院广泛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加强与非洲国家在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学院对外教育与文化交流的优先方向。

  2014年10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建交50周年,学院在北京宋庄“非洲艺术小镇”举办“走进非洲——景德镇学院陶瓷艺术作品展”。程幸教授创作的古彩瓷板画《狂欢》作为纪念瓷献给了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中外数十家媒体对此次展览赞赏有加。

  近年来,学院不断与时俱进,师生、校友共同努力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陶瓷产品,如APEC会议用瓷、中南海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奥运会与世博会用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瓷等。校友赖德全创绘的小口梅瓶《源》、《脉》分别赠送给中国国民党和亲民党的领导机关。洪蕾女士获邀为美国老布什总统夫妇设计“喜、福、寿”金婚纪念餐具。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新的历史时期,学院肩负的责任。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景德镇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和“差异化、国际化、特色发展”的方向路径。

  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的地域文化优势给学院带来巨大的机遇。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名片,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水平代表世界的陶瓷文化艺术水平。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文化旅游是景德镇的特色产业,陶瓷艺术设计、陶瓷文化创意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优势专业,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有世界话语权。学院充分利用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开展国际合作和文化艺术交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走近景德镇,感受陶瓷文化。2014年第十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瑞士、尼日利亚、韩国、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嘉宾分别来景德镇学院学习交流、参观考察。景德镇学院在传承陶瓷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铸陶瓷文化之魂,让中华陶瓷文化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美丽的文化之花。

铸陶瓷文化之魂(走近景德镇 感受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