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宁夏石嘴山

“三大转型”促城市绿色崛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07日   第 08 版)

  石嘴山城市全景图

  宁夏大地循环经济园

  宁夏——天津铁水联运示范项目

  中色(宁夏)东方集团铍铜分公司生产线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湖

  棚户区改造项目——沐春园

  宁夏石嘴山国际铁人三项赛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北、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建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汉、回、满、蒙各民族和谐共处。

  石嘴山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贺兰山岩画、古长城、北武当寿佛寺等人文古迹;境内山河湖交相辉映,滔滔黄河穿东过,西依巍巍贺兰山,湖泊湿地星罗棋布,湿地面积415平方公里,有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于一体的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星海湖。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交汇交融,形成了“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石嘴山精神,铸就了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和移民城市品格。

  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和“三线”建设的重要布局点,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工业产值曾占宁夏的半壁江山,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吨水泥、第一吨钢铁都从这里产出,多年来为宁夏和国家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煤炭开采洗选及深加工、精细化工、特色冶金、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但经济结构倚重依能特征十分明显,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高,节能减排压力大,特别是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转型发展已成为石嘴山市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重大难题。

  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以及东部产业转移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努力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型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石嘴山已逐步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

  建设开放石嘴山

  石嘴山市是宁夏的北大门,这两年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以陆港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中阿博览会,深入开展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东部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产业转移,先后举办了全国开发区合作论坛、全国碳化硅行业论坛,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平台优势,深化完善东西部开发区合作发展机制。推进企业直接融资,一批企业在新三板、天交所挂牌交易。鼓励企业境外投资,推进盈谷集团在加拿大实施金矿开发。深化与台湾企业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合作,加强与台商联系,积极对接一批企业,落实一批项目。

  石嘴山市既是一座工业城市,也是一座移民城市,文化多元,包容性、融合性强。这些年,围绕打造在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两优”投资发展环境,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深化改革总台账、任务表,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经验在全国交流,被确定为宁夏农村经营机制创新试点市,平罗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建设富裕石嘴山

  工业是石嘴山的当家产业、支柱产业,也是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近年来,石嘴山市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特别是严格执行《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完善石嘴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1+3”方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及四个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有序推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开展“转作风抓发展”活动,力促全市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逐月向好。认真落实自治区扩大差别化电价等政策,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跟踪督导服务,力促项目建设提进度、提效率、提质量,实行领导干部包抓企业责任制,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7%。先后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地级市、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第三产业是石嘴山市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也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两年,重点加快发展以陆港带动的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沙湖带动、环星海湖综合开发支撑的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与农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促进垦地融合。

  农业在石嘴山有基础、有优势,黄河纵贯全境,平罗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这些年,积极发展优质粮食和草畜、瓜菜、农作物制种、生态水产、枸杞、酿酒葡萄“一优五特”产业,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和农作物制种产业核心区、清真羊肉产业核心区、生态水产产业核心区、露地瓜菜产业核心区“一园四区”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农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被列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市。

  加快推动民生转型

  建设和谐石嘴山

  石嘴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民生历史欠账较多,近两年来,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尽管如此,石嘴山市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不放松,每年坚持为民办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许多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幸福指数居自治区第一。去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5%。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投资23亿元,新建续建住宅19519套。投资1.9亿元,建设公租房2750套,实行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加快“校校通、班班通暨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扎实开展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3家公立医院启动“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实施城乡大病保险政策,提高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坚持创业带就业,新增就业人员9.3万人,建成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落实援企稳岗等政策,为困难企业发放职工社保、岗位、培训三项补贴7400多万元。扎实做好移民工作,统筹抓好安置房建设、移民搬迁、就业培训、产业培育和管理服务等工作。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平安石嘴山建设。石嘴山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优先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平罗县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推动生态转型

  建设美丽石嘴山

  石嘴山市是一座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与环境污染“两难”问题非常严峻,曾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第4名。近年来,石嘴山市坚持不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力推进规范发展煤炭市场工作,加大煤炭集中区环境综合整治,取缔、搬迁一批涉煤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废弃地22.3平方公里,甩掉了污染城市“黑帽子”。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执法年”活动,严厉打击煤炭、砂石盗采行为。启动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了一批污染治理项目,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水生态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坚持一手抓“硬环境”,一手抓“软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法治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六城联创”,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承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开展首届“最美石嘴山人”评选,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自治区率先开展公开述廉述责工作,深化干部“干事档案”工作,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执行力,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转型发展让石嘴山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一座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正在兴起。面对新常态、新要求,石嘴山市将把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继续推动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型工业城市。

“三大转型”促城市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