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笔落舞风雨 溢彩墨飘香

——访著名书法家黄家喜

康 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07日   第 06 版)

  黄家喜,1954年生于竹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十堰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十堰市绿洲书画院院长。其作品曾入展全国首届兰亭奖书展,全国第六届书法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一、第二、第四届正书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获文化部第八届、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在湖北省书协主办的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书法展览中均获一等奖,第六届书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在湖北省文化厅第七届 “楚天群星奖”书法展、省总工会“工人画廊”书法展中均获金奖。

  书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福寿康宁

  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书宋·苏轼《水龙吟》

  书古人对联

  金台记:

  《辞海》解释楷书有言“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可见楷书有模楷之意。

  历史上许多行草书大家,其楷书造诣都相当深厚,晋代二王、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皆如此,初唐“草圣”张旭更为典型,史载评价说:“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而今,受书法创作功利化的浮躁心态影响,楷书遭遇冷落,很多书家楷书没写好就直奔行草,造成了很多不重技更轻道的怪异书写作品与乱象。

  黄家喜从唐楷入手,以圣贤为师,遍临名家碑帖,坚持从继承中创新,历经数十年的苦练、精研与沉淀,又结合他深厚文化底蕴与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感悟,终得楷书书法艺术之大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时值中国美术正本清源时期,他的这种坚持与坚守,无论是从书法的继承、发展,还是从艺术精神、内涵的继承与拓展来说,都是值得赞许的。

  ——主持人 

  

  用真情实感创作是每一位书家的最高境界,也是评判一个书家的禀赋、品位、才气、功力和创新的重要准则。把真情实感和精神境界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便能产生隽永的韵味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著名书法家黄家喜就是一位把真情实感和精神境界融为一体创作书法作品之人。他作书四十余载,春秋极富,各体兼善、深精楷书、尤醉小楷。让人一见便过目难忘、喜不胜收。其作品给人一种美,一种赏心悦目的美,一种触发视觉和心灵愉悦的美。往往一篇数百字小楷作品,点画精严,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形断意连,运转自如,气韵通篇。容真情实感和精神境界为一体,信笔俯仰随心所欲。那涓滴可人的笔致,不激不厉的意态,简远恬淡的气韵,整幅作品透露出浓郁、鲜明的时代气息,其章法、布局、用笔、结字都给人一种笔今貌古的清新之美。

  黄家喜,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十堰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十堰市绿洲书画院院长,一位浸润着武当山水成长起来的本土艺术家。喜欢黄家喜先生的字已多年,但从未去走近他。马年岁末,应绿洲书画院之邀,才得以和先生见面并有过三次交流面谈。他的字很美,符合我在书画评论中坚持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书画的美。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一定要给人以气韵生动、赏心悦目,让人目光碰撞到书画作品的一瞬间,引发审美共鸣。

  黄家喜,五十年代中期出生在湖北竹山。自幼醉心书艺,对书法是三更灯火,五更鸡鸣,手胝成茧,遍临碑帖。他深得欧阳询、褚遂良内敛与外拓的精髓,又苦心孤诣啜取魏晋“二王”俊秀飘逸的神韵。他从唐楷入手,临学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褚遂良和“二王”等名家碑帖,博采众家之长,从而练就深厚书法功底,打下坚实书法基础,在长达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其温婉典雅、纯正敦厚、清秀逸朗、飘逸脱俗的艺术风格。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黄家喜书法创作渐入佳境。他开阔胸襟、升华人格、埋首书斋、潜心文墨,融入自然。对执笔的种种技法烂熟于心,从追求笔锋运转之间的流畅到书写间的气魄与意蕴;从追求“术”上升到了追逐“道”,以及对书道乃至人生的感悟。这期间,他的作品先后入展“全国第一、第二、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一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在文化部第八届、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评比中,连续荣获优秀作品奖。在湖北省书协举办的历次书展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在湖北省文化厅第七届“楚天群星奖”和《湖北工人画廊》第九届书法比赛中荣获金奖。创作出的小楷《出师表》入展由中宣部设立、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

  艺术的创作需要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把自身的感受倾注在笔墨的挥运之间,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融合了艺术家浓厚的生活情感。

  黄家喜的书法仍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创作模式,是通过自然书写来表现形式之美,文词内容的表达与书法美的追求融为一体的书法创作,谨持操守远非一般书家可比。他对于书法艺术,不同于如今一些书法家的为艺术而艺术,更不是为物质利益而艺术,他是把书法视为纯净的精神世界的寄托和真挚感情的抒发。

  真正的书法艺术应当是书法家心灵的独白,中国书法艺术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需要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书法语言与时代的审美观念契合,讲究品位和品格,更讲究境界。这些都并不是独立的概念,而是对传统书法语言的借鉴、消化和运用,是对时代审美格调的体验、感受和表现,书法家对这两方面的拥有和驾驭,是创作成功的前提。

  从全国到省市书法展,黄家喜的书法作品频频获奖,他的书法雅俗共赏,极具书卷气又有大众性。一时间,很多人都以能得到他的作品而为幸事,可谓是享誉荆楚,名闻书坛。

  鲜花、荣誉、掌声纷至沓来,黄家喜没有丝毫的张扬和狂妄之势,他性淡如菊,归于本真。他把用书法挣钱看得很淡,他参赛入展、却把获奖看得很淡。他总是浅浅行、淡淡看,颇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超脱。这是他的一种人生境界,在如今喧嚣的时代中显得很特别、很从容、很安静。他依然孤寂静谧地坚守着他心中的神圣的艺术殿堂。静卧默坐,从容以书,趋境于古,造境于心,始终处于一种自然与恬淡的状态之中。他朴拙于人,精明于事,平和若愚,宽厚似佛,可谓大智若愚,让人心生敬意与感佩。

  “闻家犹奋进,道喜不糊涂”,这是一位诗词界老前辈为黄家喜撰写的一幅对联,黄家喜先生视此联为座右铭。虽说书法成就非凡,他仍孜孜以求的潜心研习,对书法情感近乎痴迷、执着。不断地吸收古典文学及现代审美的知识养分,从而加深对楷书由表象到深层次了解的全过程。在勤攻楷书的同时,他也深爱着行书和草书。认为两者互补性很强,有了行书的灵动,楷书才得以鲜活;有了楷书的端稳,行书方能不逾矩。在长期对书法的研习探究中,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个性。在他新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可看到舒缓、静穆、秀美、娴雅的境界,能充分感受到那喷薄而出的热情、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书道乃至人生的感悟。他陶醉于笔墨挥洒之中,在黑与白的艺术空间里不断地寻求自我,创造自我。

  心中藏天地,腹内蕴江山。艺术是条苦旅,需要艺术家艰苦的艺术劳作,其间酸甜苦辣与刻骨心痛全然于心。艺术也是一种长久的修炼与沉淀,他使艺术家高贵,也使艺术家谦卑。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德行修养才能滋养着艺术常青常新。黄家喜且把书法视为纯净精神世界的寄托,真挚感情的抒发,书法如其行、如其思、如其人,他在为人生而书法。

  人生如梦,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黄家喜出版了《黄家喜书法作品集》,他的书法作品作为市政府馈赠给欧洲友好城市的礼品,并入展日本、韩国的书法交流展。先后多次代表湖北省参与内蒙、山西、上海、湖南、广东等省的书法交流展。2011年,黄家喜被评为十堰市建市四十周年“文艺界十佳”。2012年,其十幅作品又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笔落舞风雨,溢彩墨飘香。黄家喜在书法这条道路上已走过了近50年,书法是他一生的思念与眷恋,把一生的浓情和蜜意全部浸透在深厚、灵动、幽深的笔墨中,一笔一画皆是他生命的咏叹,他注定要在书法这条广袤深邃、博大精深的长路上永远地走下去。

  (作者为作家、书法评论家、收藏家、中国收藏家杂志编辑)

  主持人:李树森

  电话:010-65363425

  E-mail:

  haiwaiban@126.com

  www.people-art.com.cn

  北京九州金台书画院

笔落舞风雨 溢彩墨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