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

绿色发展看贺州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3月06日   第 16 版)

  青山绿水生态游

  黄姚古镇游人如织

  春茶采摘忙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上图:青山绿水
  下左:峰丛古镇 梦境黄姚
  下右:七彩田园

  有碧水青山,有清新空气,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发展经济?

  广西贺州市给出的答案是: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这是贺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的生态优先发展的理念。”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如是说。

  近两年来,广西贺州市以发展生态健康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建设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信都工业区)和“生态新城”为新驱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打造贺州发展“升级版”,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华南生态旅游名城”,“粤港澳后花园”和全国知名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养老示范区,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优先,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统筹的科学发展之路。

  新春伊始,走马贺州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人不由感触颇多。

  

  立足特色,推动生态产业化

  一个地区的经济该如何发展?站在市场经济角度看区域经济,只有“特”,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贺州的“特”在哪?从区位上看,贺州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随着立体交通框架逐渐形成,前所未有地与粤港澳、泛北部湾、长三角区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谓占尽了地利之便。

  如今,中央明确要求将广西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此外,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也紧随其后获得国务院的批复,而整个泛珠三角经济区在历经十年合作之后,也在蓄势升级。对贺州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贺州打好“生态牌”“旅游牌”“粤港澳牌”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从资源上看,贺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已探明矿产资源有60多种,是自然资源富集宝地。其中,比较突出的优势资源有稀土、钨、大理石、花岗岩等。

  更为重要的是,贺州有着丰富的生态优势。辩证看贺州,最大的优势是生态。

  贺州林业资源丰富,有林面积8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85%,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3倍左右,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已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贺州的空气质量优良,多年来空气优良率都达100%,有“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之称。在只有三县两区(管理区)的贺州,仅“中国长寿之乡”就有2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曾对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估,所发布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报告》显示,贺州等16个城市跻身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之列。

  特色的区位,特色的资源,特色的环境,成就了贺州独具特色的发展禀赋。因此,突出特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优化支柱产业体系,也就成为贺州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产业的强力支撑;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决定着发展的质量。我们将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相结合,培育独具优势的产业竞争力。” 贺州市市长李宏庆如是表示。

  近年来,贺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和碳酸钙、食品药品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日轻桂银高纯铝、尼吉光电子、平桂飞碟钨技改、科隆粉体超细重钙粉体技改等58个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延伸链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石材产业就是贺州科学地“特色发展”的一个突出例子。贺州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大理石生产基地,已探明储量26亿立方米。贺州的花岗岩矿山资源,远景储量约31.2亿立方米。

  如今,贺州已形成一条“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重钙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大理石——碳酸钙新材料(涂料、纸业等)”的石材循环产业链,不但形成了完美的产业循环,把石头吃干榨净,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实现了清洁生产、无污染生产。2014年,贺州碳酸钙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33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基地。

  花岗岩的废料,在贺州也有了另外一种命运。“以往,建设房子必然要用钢筋混凝土,螺纹钢加水泥浇筑,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而用纳米科技板建房子,犹如用木板做家具,工业胶水加钢构造型,即可很快建好房子。”赵德明说。

  在平桂管理区黄田镇路花村有一处开采后的大理石矿山,石柱、石笋千姿百态。贺州人慧眼识珠,把面积25公顷的废弃矿山改造成为特色观光景区——全国惟一的汉白玉大理石岩构成的石林。如今,贺州“玉石林”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备受珠三角及港澳台游客青睐,年接待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现代旅游业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贺州依靠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培植、打造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老等四大新型业态,使之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借助生态优势,全力推进黄姚古镇、姑婆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创5A”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已获通过,南乡森林温泉度假村项目顺利推进。

  特色旅游效果特别明显,今年春节长假期间,贺州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5.26万人次,同比增长18.75%,旅游总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25.06%。

  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贺州旅游发展增添了动力。现在,从贺州到桂林走高速公路只需2个小时左右,贵广高铁开通后,到桂林仅需1小时,到广州也不过1小时40分钟。凭借区位资源禀赋,贺州正努力把自身旅游业跟桂林的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绑起来,以旅游一体化促进“桂贺一体化”。“联手做大高铁沿线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打造华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目的地。”李宏庆说。

  石材产业、旅游产业都只是贺州特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贺州还凭借特有资源,采用“画圆”的方法,逐渐形成了稀土产业链、钨钛产业链等。贺州稀土产业实现产值早已超过10亿元。

  此外,贺州还建成脐橙、茶叶、马蹄、烟叶、红瓜子、瘦肉型猪、速丰林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

  特色林业发展同样迅猛。2012年,贺州林产工业跃上了95亿元的台阶,2013年以42.79%的增长速度,跨越了136亿元大关。2014年,继续保护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总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了13.5% 。

  

  集群发力,推进产业生态化

  独木难成林,有了特色产业,如何利用并培养特色产业集群,才是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的关键。而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就不能忽视招商引资。

  在赵德明看来,“贺州之特”除资源、环境、区位等先天之“特”外,还要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吸引客商,巧推“以特引特”。

  “以特引特”,关键在“特”字上做文章。大理石材资源是贺州的“先天之特”,当大理石产业链构建起来后,“后天之特”所带来的洼地效应更为引人注目。

  贺州在平桂管理区建立了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该产业园以产业集聚组团为构架,以生态工业链为发展主线,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依照循环经济产业链来布局,最大程度实现了生产的无粉尘环境和污染物的零排放。这一特色发展模式,使国内大型石材企业纷纷向贺州聚集。

  广西已将碳酸钙产业纳入千亿元产业发展计划,而其中仅在贺州未来产值就能达600亿元。

  稀土是贺州的特色资源之一,中铝看好这一资源抢滩贺州。贺州借此机会构建以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稀土合金及新材料为重点的产业链,打造了贺州稀土产业园。目前,该园已引进项目7个,投资约8亿元。

  这两年,贺州市旺高工业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等8个纳入自治区统筹管理的工业园区产值达339.09亿元,占该市工业总量的88.8%。

  

  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唱大戏

  在贺州的发展中,值得关注的还有循环经济的发展。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莲山镇,这个一度偏僻的小镇如今成了一个热门地点,每年都有大批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而谁能想到,这个循环园区原本规划的只有一个“桂东火电项目”,而华润在附近建设了华润(富川)水泥厂。

  随着国人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火电厂未动工已遇到层层阻力,开工建设的“路条”一直拿不到。于是,华润接手了“桂东火电项目”,与水泥厂联动,以消化火电厂产生的废渣。

  既然已经有了电厂和水泥厂,贺州又坐拥优质水源,并且当时华润雪花啤酒在广西尚未布点,啤酒厂又被华润纳入到循环产业链当中。在这三个厂的基础上,配套建设核心示范区,最终,“滚雪球”滚成了“三厂一区”。

  多产业互动翻滚,犹如滚雪球,效益越滚越大。华润水泥从中尝到了甜处——水泥是严重过剩行业,但这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华润水泥厂2013年实现了超亿元的利润。

  经济发展,用地指标最难争取。3家企业实行办公、生产服务设施共用(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减少土地占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节约土地超过1050亩。该园区所在地富川,更是借助华润这一特色园区,把自己的特色产业不断往上绑,加快推进华润五丰行等项目落地。富川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形成了养殖(猪、牛、鸡)-沼气-照明-果业-养殖(渔)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此外,富川还计划与华润一起推动产城融合,规划建设华润循环新城,带动周边城镇化发展。计划在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附近的龟石水库(碧溪湖)建设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健康产业集群。

  工业如此,农业亦如此。

  贺州农业按照特色发展理念,构筑起环环相扣、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如今,全市农业企业已发展到153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0家,雨润集团年加工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落户贺州,温氏集团在贺州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带动农户数达16.5万户,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随着一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亦渐渐“滚”大。

  目前,该市已建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共11个,农业生态旅游园90个。一批大型零售、批发企业到农村布置商业网点,商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初步统计,2014年贺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4亿元,增长6.1%,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2%、5.5%和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9%。

  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精心呵护“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特色品牌——这是贺州市委市政府的规划,也是他们正在走的路。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