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何种形态的电影,要想真正站稳脚跟,取得长足的发展潜力,都必须从电影本体出发做精做强。不尊重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不尊重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基本规律,最终失去的恐怕不仅是电影市场本身。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饶曙光谈综艺变电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增进国家富强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在家国情怀的链条内凸显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实现人、家、国三位一体的价值同构,是现代中国的精神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江认为。
●小品作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艺术类型,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观众缘”,现在的困难主要在于如何更好地在创作演出中关注当下现实,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更好地找到和今天观众的契合点,不做市场的奴隶,而做市场的主人。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谈小品文艺的发展现状。
●在现代民族国家依然处于建构和发展过程中的今天,爱国主义的文学主题和家国情怀的书写依然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也依然会常写常新。关键要有真情流露,要以诚立言,如此才会有优秀的家国情怀的书写与表达。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京华认为。
●正是思考与批判,才使我们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我们试图通过接收优秀的思考内容,让自己的表达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想者。但是,一些媚俗内容却使得我们走向思考的反面。我们要小心自己的思想被那些诱人的动听声音绑架,让本该来自心声的表达成为媚俗的传声筒。
——社会学家吴迪指出。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人不可能离开文化而生存。如果文化几乎只能提供娱乐,以商业为目的,便难以逃脱使自身品质萎缩、退化的悲剧。
——中国传媒大学刘笑盈表示。
●对于写作而言,把当下的问题提炼成永恒的问题,可以囊括过去和未来,这是一个问题。急于拥抱现实而去发言的时候,所有付出的努力可能会白费。因为这个急切的拥抱,把现实抱得太紧。所以,不管是离地三千尺的飞行,还是一拳之隔的审视,保持距离很重要。
——作家苏童表示。
●文学创作的“独创性”要求它创造一个“世界”。然而,我们对这个独创出来的“世界”,还有另外一些要求:比如与他人交流而引起共鸣的要求,指向可理解性;比如与另外一个“世界”达成和解的要求,指向价值的超越性;比如与天地之间和谐一致的要求,指向形式的均衡性。所以,只一个人躲在书斋里闭目塞听,对于文学创作是不可行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柠指出。
(杨镝霏 曹馨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