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2月27日 星期五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谈

以国际视野建丝路智库(对话)

吴 际 韩建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27日   第 05 版)

  作为西北地区建校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其在“丝绸之路”人文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丝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培养优秀人才,全力构建丝绸之路上的研究智库。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教育研究有哪些特色?取得了哪些成果?日前,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接受了本报采访。

  开创丝路研究先河

  问:西北大学建校历史悠久,研究团队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卢山冰:上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秉承“扎根西北,放眼世界,创新知识、传承文明”的学术理念,许多主要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都是围绕丝绸之路相关问题展开的。1938年,西北大学就开始了张骞墓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黄文弼教授开创了西北大学和中国学术界研究丝绸之路先河。从2009年至今,西北大学已进行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沿线多种文明交往融合的研究、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沿线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研究以及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工作等,并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

  2006年,《丝绸之路大词典》由西北大学编撰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全面诠释丝绸之路沿线概念、名词的工具书,也是目前国内外最有影响的丝绸之路工具书;“东黑沟遗址考古发掘”入选“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自2009年以来,西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有关专家先后3次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这些国家的考古遗存进行了考察。

  此外,我校开展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包括丝绸之路丛书的编纂、丝路经济带发展报告的出版以及中亚文明史、中亚考古等领域的成果。我校也举办了多个国际性的重大学术会议,比如“奥斯曼帝国与当代土耳其社会”国际研讨会、“丝绸之路考古和文物保护”国际会议以及“宗教与丝绸之路”高层论坛等。在第18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博览会教育合作论坛上,我校与哈萨克斯坦国际商学院签署了校际合作框架协议,为两校在师生互派及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问:您认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上,与国内其它研究机构有何不同?

  卢山冰:为了更好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需要,西北大学未来将瞄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核心问题,采用“协同创新”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研究。

  首先,与大多数高校丝绸之路研究机构不同,西北大学成立了专门的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院有专职人员、固定的办公场地、项目经费和办公经费支持,组织机构的保障将会促进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围绕“丝绸之路”,西北大学已经形成了清晰的研究主题路径和领域,开展了多领域、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研究,能为文化交流和国家安全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目前,具有高水平、跨界、跨域学术资源配置机制的协同创新平台也初步形成,效应已经逐步显现。

  第三,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的研究上,已经搭建起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一批研究成果。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围绕“学科建设”和“国家战略”这“两个中心”开展工作,集中力量围绕“文化遗产”、“文明交往”、“社会经济”、“矿产资源”、“法律合作”5条主线开展研究,正在陆续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仅2014年,西北大学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社科基金、中科院、教育部、发改委和省、市课题20余项,召开12次国内和国际丝绸之路学术会议,形成会议论文200余篇,公开出版《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75万字),形成专项咨询报告20余篇,一些建言献策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纳。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在统筹校内资源基础上,融合校外研究资源,已经形成了具有高水平、跨界、跨域学术资源配置机制的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效应已经逐步显现。

  推进校企校际合作

  问:接下来西北大学将如何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卢山冰:陕西是中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之一,文化教育交流也已成为陕西与中亚国家联系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给陕西高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在建设新丝路经济带的新政策下,我们会继续坚持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研究上的方向,加大对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宗教问题等研究,推动国际考古研究。同时,我们将重点开展中亚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向西开放战略、能源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国家能源合作研究,服务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构建网络丝绸之路,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文化展示和商务活动数字化建设。

  在人才培养上,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人才,中亚学院将设置中亚急需专业,开展留学生培养,同时开展合作,联合培养应用人才。学校已经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丝路建设千人计划”培训项目,利用10年时间面向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为主)培养1000名应用技术型人才,首批技术人员已于2014年11月份进校学习。

  在研究上,我们将联合陕西高校中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团队,共同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项研究,同时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就专门项目建立合作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利用各自的特色优势,共同携手推动陕西高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工作。

  目前,我们已经与中石油中亚石油管道公司、陕煤集团、西安大唐西市集团初步达成了“高校—企业”合作意向;与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国际司、省国土资源厅、文化厅等政府部门开展了委托合作研究和合作创新研究项目;联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吉尔吉斯斯坦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外交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所,上海政法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所,北京大学历史学院、上海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研究单位,已经构建起“高校—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机制。

  我们在2014年曾经策划了40本《丝绸之路丛书》,这套丛书预计在2015年陆续出版。

以国际视野建丝路智库(对话)
丝路文化为什么这么火?(丝路花语)
大荔打造丝路同州水街
大唐西市打造“五丝”项目
责编:尹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