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2月12日 星期四

板桥镇 青岛“丝路”的古和今(通商青岛新丝路)

杨 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12日   第 02 版)

  青岛前湾港新港区鸟瞰

  欲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航线之滥觞,非青岛莫属。

  当然,说青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并不是指仅仅建制100多年的青岛市区,而是指怀抱整个胶州湾,面向东海、黄海的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大青岛。

  据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东起航线最先始于4500年前青岛胶州古板桥镇附近。公元623年,唐朝在青岛胶州设立板桥镇,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等多从这里到中国或贸易、或国事往来、或宗教交流,板桥镇因此成为整个胶州湾甚至整个胶东半岛最重要、最繁忙的古港口。到了宋朝,全国设有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八处,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就位于板桥镇,这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港口。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线之起航地,几百年里,载满丝绸、瓷器、茶叶等珍贵货物的船队从胶州板桥镇出发,经长山列岛、辽东半岛到达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日本,除东亚、南亚的海外物资在此中转外,甚至大食国(今阿拉伯地区)的商人也乘船北上,到板桥镇做生意,他们将西方人钟情的香料、瓷器、丝绸沿着东“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曾几何时,青岛古“海上丝绸之路”樯桅林立,热闹非凡。

  今日之青岛,更拥再创“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天时、地利之便。

  如今,站在胶州西外环铁路桥上,两条铁轨从层层堆砌的集装箱中延伸出来, 顺着这条铁路,由霍尔果斯口岸联通中亚,可以直达1.1万公里以外的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这是全国18个特大型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山东境内唯一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去年12月27日,随着一声长笛,满载70标准箱的纺织品、食品、电子产品等货物的班列从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出发,通过胶黄铁路抵达黄岛前湾港,然后装船发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海铁联运,在这里实现了无缝对接,同时也打造了“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

  这是沿海地区第一家多式联运监管中心,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添加了有力的砝码。

  “有了海铁联运,我们的货柜进了中心站就是进入港口了,报关查验都在家门口就实现了,一年就能为我们省出几百万元。”青岛青禾人造草坪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刘迎建对海铁联运带来的“红利”充满期待。

  距青岛中心站3公里的青岛青禾人造草坪有限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在欧洲、澳美等国家和地区,以前公司从黄岛场站运来集装箱空箱,在公司装货后,将集装箱运回黄岛场站,再从场站运抵港口。以后可以直接从青岛中心站运空箱,在公司装货后,直接运抵中心站,通过胶黄铁路运抵港口装船,若货物需要接受查验,企业在家门口就可办结,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了发货时效。对内辐射省内外集疏港货源,对外辐射日韩、中亚、欧洲、美国等国家的过境以及进口货源。

  呼之欲出的山东国际物流港位于铁路以北,规划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可以说很少有物流园像这里的交通如此发达,紧靠青银高速、沈海高速、胶州湾高速,胶济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蓝烟铁路也在这边交会,另外落户胶州的4F级胶东国际空港也将于年底开工建设,开启航空运输、航空经济的新篇章。”山东国际物流港负责人介绍说。

  统筹海、陆、空、铁这些资源,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部沿海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向中西部地区拓展,让“一带”与“一路”在这里有机融合,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的蓝图大幕已经开启。

板桥镇 青岛“丝路”的古和今(通商青岛新丝路)
青岛港 “一带一路”北方重要出海口(通商青岛新丝路)
开栏的话
经贸往来频繁 谋建“一带一路”门户城市(通商青岛新丝路)
走进新加坡 启动“丝路对话”(通商青岛新丝路)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