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2月02日 星期一

演讲让中文迸发光彩

本报记者 刘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2月02日   第 05 版)

  1月24日,北京卫视一档名为《我是演说家》的收官之战吸引了众人目光。3名选手登台角逐,最终,来自清华大学的梁植以“语言的力量”为题夺得冠军。中文,在演讲台上迸发出迷人的光彩。

  从小感知汉语音韵之美

  汉语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载体,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使用者,是公认的最具魅力、最优秀的语言之一。

  让学生从小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由于韵脚的使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吟诵起来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语感享受。从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开始,处于启蒙阶段的幼童即开始感受母语的音韵之美。随着识字量增多,学习的诗词文章越来越多,学生对于汉语音韵的体会也逐渐融入血液中。

  虽然现代语文教学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汉语音韵单独讲授的要求,但引导学生感知汉语的音韵之美,无疑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从小训练中文演讲能力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

  相对于西方人来说,国人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比较内敛含蓄,演讲训练也比较欠缺。《我是演说家》节目将演讲推到众人面前,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文的魅力和语言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刁晏斌教授认为,好的演讲应该“声情并茂”。“声”是指声音,因为演讲是直接诉诸听觉的,声音是它的物质手段,也是演讲技巧的具体体现,如快慢轻重、抑扬顿挫、婉转流利、粗犷豪放等。“情”既指情感,也指表情。如果说声音能够抓住听众的话,那么真正能够打动他们的,则应该是情,所谓以情动人是也。当然,一个演讲能否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它的内容。

  培养国民的中文演讲能力,要从培养其对母语的热爱做起,然后才是设法提高其母语的使用和表达能力。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抓起,并且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用语言传播社会正能量

  《超越自我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车延斌说,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语言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毋庸回避,社会生活有光明和阴暗两面,遇到一件事情,我们的语言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其产生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在《我是演说家》决赛中,梁植以“语言的力量”为题,站在年轻人的立场,讲述了中国在120年前的屈辱时期沉没的文化自信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重塑的中国形象。梁植在演讲中说:“中国的年轻人有责任告诉世界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的。”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讲不但打动了观众,也令现场的4位导师叹服。因此,梁植的最终胜出也在意料之中。

  汉语在我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让我们使用好汉语,用它来传递正能量,使我们的生活和生命通过语言的力量而变得更加美好。

为人母(汉语教室)
网络语言也要讲规矩
当助教 交朋友
游多伦多
想念中国朋友
演讲让中文迸发光彩
责编:刘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