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千年瓷都

沿着“海丝”走世界

王双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早在宋元时期,福建德化瓷器就走出家乡,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从此,千年瓷都德化一直沿着“海丝”走向世界。目前,德化瓷器80%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当地政府欲推动德化陶瓷在21世纪“海丝”之路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海丝印迹见证瓷都繁荣

  连日来,德化县三班镇乡贤经多方筹集资金,本着“修旧如旧,维护原貌”的原则,对大兴堡进行大规模修葺,将恢复“海丝”商贸盛况。

  专家认为,落成于清代的大兴堡在构造、用途上均与居住类古堡有所不同,其建筑格局是两排商铺式屋宅,中间有宽敞的中轴街巷,是典型的贸易场所。史料也有“大兴陶瓷商行”的记载。

  原来,在德化通往海上的线路中,往永春县五里街“许港”是最短也是最便捷的线路,而三班镇的大兴堡处在必经之路上,因此成为早期浔中、三班一带陶瓷产区通商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据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近年来在非洲、东南亚各国的沉船中,均发现大量德化瓷,这些瓷器历经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有大量德化青白瓷,清代沉船“泰兴号”有35万件德化青花瓷,这些都是古代德化陶瓷生产和外销繁荣的历史见证。

  德化瓷进入欧洲之后,引发了整个欧洲尤其是皇室贵族的轰动,在皇室推动下,欧洲开始了长达300年的德化瓷仿制史,如今欧美40多个国家的知名博物馆里,都有馆藏德化瓷。德化窑不仅是中国民窑的代表,更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世界官窑”。可以说,德化陶瓷是连接东西方贸易、承载东西方文明的桥梁纽带,也是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海丝精神延续瓷艺传承

  在德化顺美集团陶瓷文化生活体验馆,一台台旋转机、一团团高岭土,在体验者手中变幻出各式造型,或碗或瓶,如今,这些传统工艺更是走进了陶瓷体验区、学校陶艺课堂里,使其得以传承发扬。

  “经过探索,我们大胆开拓。” 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 “如今不管世界各地哪个地区,哪种文化,只要客户提出要求,我们就能按其需求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让产品更对路。”

  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德化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不断注入的新鲜艺术血液,是它一直不被世界遗忘的原因之一。“模仿只能出匠人,不能出大师。”蕴玉瓷庄的发展正是德化陶瓷传承技艺的典型。作为瓷庄第四代传人,苏献忠就是在不断认识传统、吸收传统,然后超越传统,推陈出新。

  德化的瓷雕大师们,很好地运用了传承悠久的洗、捏、雕、镂、刻、塑、刮、削等8种技法,雕刻出各种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在国内外的各种瓷雕艺术评比中捧金夺银。柯宏荣、邱双炯、赖礼同、连紫华等一批瓷雕大师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永久收藏。

  当前,德化更是涌现出一批兰全盛、郑清海、林彬彬等青年瓷艺家,他们既延续了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现代创新思维,即将撑起德化瓷艺的明天。

沿着“海丝”走世界
廉政教育不放松
围绕产业群城市群联动
安海龙山寺“三绝”
公务出行“骑单车”
网上订票服务民工
责编:王连伟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