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田兆运、姜宁)北京时间1月11日凌晨3时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远月点高度约5300公里、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飞行周期约8小时的环月轨道,继续为嫦娥五号任务开展在轨验证试验。截至目前,服务舱能源平衡,状态良好,地面测控捕获及时、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正常,后续各项拓展试验工作正顺利有序展开。
探月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介绍,实施这次近月制动的目的是在服务舱从地月系统拉格朗日-2点(简称地月L2点)转移到近月点时,通过制动降低相对月球的速度,从而实现环月飞行。控制服务舱最终进入目标环月轨道所需制动量非常大,需要分三次完成。首次制动是最关键的,必须在其飞越近月点时精准刹车,一旦错过时机,服务舱就会飞离月球。
据了解,北京中心后续还将在12日、13日凌晨连续实施两次近月制动,使服务舱最终进入高度约200公里、周期约127分钟的目标环月轨道。此后,服务舱将在这个轨道上开展相关在轨试验,为嫦娥五号任务的关键飞控技术进行先期试验验证。
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于2014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1月1日飞行试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随后返回器安全返回地面,服务舱经过两次轨道控制,返回到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开展拓展试验任务;11月23日,北京中心精确控制服务舱实施月球借力轨道机动,飞向地月L2点;2015年1月4日,在完成环绕地月L2点的全部预定科学探测目标后,北京中心控制服务舱成功实施逃逸机动,飞离地月L2点,飞向月球,开始第二阶段拓展试验任务。
据新华社“科学号”海洋科考船1月11日电 (记者倪元锦、孟菁)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于1月7日结束对雅浦岛弧海山生态系统的海山第一航次调查任务。10日,修整后的“科学”号从厦门港再度启程,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执行第二航次科考任务。
15时整,轻雾,能见度8海里,从位于顶层的驾驶台向下望去,“科学”号正解锚离港。
“科学”号随船首席科学家、年仅32岁的董冬冬说,此航次执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的“深海海洋环境与特殊生态系统”项目科学考察任务。
船长隋以勇说,“科学”号将航行约6000海里,共搭载74人,预计2月中旬返回。
此行目的地“西太平洋”海域,是对我国近海环境影响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西太平洋海底地质过程活
跃,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暖池”,对全球气候变化构成影响。
“中国是各类气象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研究‘临界大洋’与‘中国近海’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解释和应对季风、降水、台风、气温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接受采访说。
板块运动的“造山行为”也同样发生在海底。此行的研究对象“海山”,一般是指距离海底超过1000米高度的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