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

咬住差错不放松

万阕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1月07日   第 08 版)

  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据透露,一年中的绝大多数语文差错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如马航失联事件报道中的“通信”与“通讯”混淆;“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而在两会报道中常将“议案”与“提案”混淆。此外,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热播电视剧《红高粱》也“贡献”了一个差错,误将“鬆树”认为是“松树”的繁体字写法。

  《咬文嚼字》每年评选出的“十大语文差错”,不仅权威,而且很有针对性。《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目的,一是为了开设“语文大课堂”,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二是为了唤醒社会对母语的敬畏之心,激发民众准确、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对《咬文嚼字》的这番苦心,我们确实应该引起重视,规范用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平时可能没注意,或根本就不在乎,但看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却不能不感到汗颜,也不能再无动于衷。

  很多用语错误,完全是常识性的错误,或许根本就不该发生。比如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之一,“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便被好多人忽视了。正如《咬文嚼字》所称,“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计生新政的误读。因此,必须用“单独二孩”,而不能用“单独二胎”。再比如“通信”误为“通讯”,“拘留”误为“逮捕”,“碑文”误为“墓志铭”,“折桂”误为“折桂冠”等等,也都属于这种情况,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并非不可以避免。

  近年来不少电视台推出了“汉字听写”、“成语竞赛”等字词类节目,在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很多观众、网友便提出,这样的节目不能只为了眼前的收视率竞争,而应长期办下去。可见,《咬文嚼字》长期坚持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的做法是多么的有眼光,有毅力!

  事实上,《咬文嚼字》通过每年公布“十大语文差错”,达到了激发民众准确、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减少语文差错这样的目的。比如2006年发布的“十大差错”中有把“神舟六号”误成“神州六号”一条,后来提到我国航天飞船时,媒体基本上很少出现“神舟”误成“神州”的差错了。具体到笔者个人,通过年年阅读“十大语文差错”,更加深了对某些词语的理解,也很少再说错、用错了。如果不是《咬文嚼字》的引导,很多词语的含义、来历、用法等,我们还真的是知之甚少,甚至稀里糊涂。

  由此想到,作为各类媒体,在虚心接受《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的同时,能否也针对自身容易出现的用语差错,认真进行“咬文嚼字”呢?如果能专门开辟“勘误”栏目,长期坚持自我纠错,无疑就更好了。多数媒体曾经都这么做过,对于读者指出或自身发现的用语错误,会及时进行声明和纠正。但现在少了。不过也并非没有,比如《新京报》、《现代快报》、《杂文报》等,仍然会经常性刊登“更正”、“说明”、“读者挑错”之类的内容。如果各媒体都能这么做,经常性勘误,那么,一定会大大减少用语错误。

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的创意源泉
咬住差错不放松
跨年就要独“剧”一格
责编:宋冰 邮箱:ice_songb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