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元旦小长假已经来临。对于北京市民来说,除了可以趁机到外地旅游,市内也有不少看点。其中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恰逢其时,在2014年末“扎堆儿”推出精彩展览,为大家献上“文化大餐”。
那么,这些博物馆推出了哪些特色“大餐”呢,市民们是否乐意去“享用”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假期里进行了实地探访。
展览活动“百花齐放”
古今中外应有尽有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目前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近170家。这些博物馆“百花齐放”,推出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展览。
作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中安排了一系列展览。除“古代中国”、“复兴之路”这类基本陈列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举办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展示南美洲古老文明的“玛雅:美的语言展”、文物精品展览——《丝绸之路》等。
在首都博物馆,馆内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新推出“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等3个专题。前者体现了“传统文化”,让游客“饱览”厚重精致的礼乐之器与造型奇特而美丽的彩绘玉璧;而后者更突显“异域风情”,美轮美奂的雕塑与石刻、充满神秘气氛的场馆布置,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吴哥窟。
此外,故宫博物院的“郑于鹤雕塑艺术展”、国家典籍馆的“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等展览也都在元旦前夕开展,为市民们提供了文化领域的“饕餮盛宴”。
数字化渐成时尚
“馆民互动”成为特色
博物馆不仅有实物展览,还有运用先进技术打造的“数字化展览”。在国博,“乾隆南巡图”的展览吸引了不少游客。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乾隆南巡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之一。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观众们可以透过巨型屏幕看到哒哒前行的马匹、风中幡动的皇辇、声势浩大的行进队伍,立体生动,场面壮观。
此外,博物馆里也有不少活动体现了与市民之间的互动,甚至是“深度参与”。比如首都博物馆推出了“爱北京、照北京”系列群众摄影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展出的384幅作品均出自普通群众之手,体现了首都北京在百姓眼中的新成就和新变化。
而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观众们可以体验使用最正宗的文房四宝、“试玩”中国最大的填字谜接龙游戏卷轴,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与此同时,首博还举办“羊咩咩的小心愿”活动,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软陶“羊咩咩”;而北京汽车博物馆将举办“Dream Car”(梦想汽车)DIY汽车元素巧克力活动,这些活动“寓教于乐”,也适合父母与孩子的共同参与。
群众观展热情高
迎来新年小高峰
小长假虽然只有3天,但不少市民朋友把“上一堂生动的文化课”作为假期的“头等大事”。
1月1日下午,记者在国家博物馆门前看到了排着长队的人群。据国博的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第一天,参观人数明显增加,队伍比平时长了近一倍。
来自山东淄博的王晶带着她8岁的女儿来北京旅游,吃完午饭她们就立即赶到国家博物馆。“我们排了40多分钟的队才进来。不过想到女儿能来博物馆看看,学点儿知识,排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首都博物馆一层的“楚文化特展”区,记者遇到了某中学历史老师的陈四潮先生。他在参观了楚文化特展之后,特别兴奋,“我非常希望我的学生也能来看这个展览,这样他们就能学到一些课堂之外的新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