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邓州花洲书院

《岳阳楼记》在这里写成

李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7日   第 07 版)

  提起《岳阳楼记》,知之者或有十之八九;若问此文写于何处,摇头不知或答岳阳者可能会占多数。与家喻户晓的《岳阳楼记》相比,其诞生地河南省邓州市花洲书院在知名度上便稍显落寞了。而近日,随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将花洲书院评定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孕育了大批名人才俊的北地书院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日前,笔者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评定考察团,走进这个位于河南邓州东南隅的小书院,探寻当年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历史印记。“花洲书院占地仅有126亩,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院,但就是这小小的一片土地,培养出了文状元贾黯、贤相李贤、帝师彭始抟及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二月河等大批名人才俊,称得上是邓州的教育圣地。”随行的花洲书院管理处主任张峰笑着介绍道,“但是论起最知名的,还是要数书院的创建者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

  穿过“棂星门”,跨过“状元桥”,在张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书院主体建筑“春风堂”前,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便诞生于此。“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适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范仲淹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张峰说道。

  如果说人文蔚起的书院历史是一大值得探寻之处,那么见证这历史的书院古建筑便是另一个值得品鉴的闪光点了。作为典型的园林书院,花洲书院明代被称为“花洲相迹”,清代改称“花洲霖雨”,至今仍保存着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历史建筑。书院由居中的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主体建筑,西侧的范公祠以及东侧的百花洲等三大部分组成。当笔者从正堂穿过,踏入百花洲之时,犹如从一个世界“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也是花洲书院建筑最奇特的一个现象——中西部书院建筑群为北方风格,浑厚大气;东部百花洲建筑却是江南园林风格,小巧玲珑;南北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就这样‘走’到了一起。”张峰说:“传说因为范仲淹是苏州人,当年他就是按照家乡的风格建百花洲的。”

  这个北地书院确实融入了很多江南元素,譬如采用多为江南园林所用的灰瓦。考察团的古建筑专家刘大可说:“相较于多用于北方的琉璃瓦,江南灰瓦更显宁静,放在这里便别有一番特色。”除此之外,不论是造型丰富而别致的回龙榭,还是碧水之中的甲山廊亭,都透着一股江南烟雨的味道。

  《岳阳楼记》是厚重的,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了起来。当年范公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名句之时,这雅阁俊树、碧水廊亭或许也给了他些许参照吧。

  历史的长河随着时间流逝涛涛奔涌,无法挽留,但见证历史的古建筑却仍可供后人瞻仰。“2002年邓州市委、市政府投巨资对花洲书院古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这之后花洲书院先后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邓州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开展二期工程,对书院进行更全面的修缮和维护。”邓州市副市长王彩霞介绍说。

  现在,年接待游客可达360余万人次,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游客的花洲书院,已成为邓州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在保护其古建筑的同时,花洲书院景区还在积极建设多媒体展示、环境监测、LED信息发布等智能旅游服务系统。“我们正努力地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武装”书院,让现代游客能够更生动,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古建筑。”王彩霞说。

2014中国十大旅游新闻
博鳌老房子
古镇朱家角品韵
《岳阳楼记》在这里写成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