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探访西藏秘境吉隆

本报记者 扎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6日   第 15 版)

  吉隆吉浦吊桥

  一个冬日的清晨,从日喀则出发,驱车400多公里,前往“珠穆朗玛峰后花园”——吉隆。西藏有一句话:“走进吉隆,便进入了雪域圣境;走进吉隆,仿佛触摸到人间天堂。”

  这里的冬天让人感到意外。我们沿着崎岖小道在林中穿行,时而发现高大的水柱从百丈悬崖上飞跌而下,宛如白龙腾空,声震山谷;时而有瀑布似轻纱缥缈,在阳光辉映下彩虹道道,蔚为壮观。河谷两侧山势巍峨,山顶皑皑冰雪,山腰茫茫林海,山麓湍湍流水,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这里植物垂直带分布明显,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大自然的奇异功能,使这里山高林密、沟谷幽深,成了野生动物生长繁衍的良好场所。这里有长尾灰叶猴、恒河猴、金钱豹、黑熊、雪豹、河麂、马鹿、猞猁、岩羊、豹猫等兽类,还有灰腹角雉、孔雀雉、藏马鸡、藏雪鸡、蓝马鸡等多种鸟类。

  吉隆在藏语中意为“舒适村”、“欢乐村”。公元8世纪后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了在西藏弘扬佛法,从印度迎请了著名高僧莲花生大师进藏。莲花生大师行至吉隆村时,眼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明媚,满心赞叹,欣然命名此地为”吉隆”。此后,吉隆之名流传至今,在清代以来的汉地文献中也记载为“济咙”、“济隆”、“吉仲”等不同的名称。吉隆有温泉多处,水温40多摄氏度,尤以洒村附近的温泉最为人们喜爱。

  在快进入吉隆镇的路上,一排排藏式院落映入眼帘。在这个西藏与尼泊尔接壤的特殊村落里,住着一群特殊的村民——达曼人。当地官员介绍说这里就是有名的“达曼村”。“达曼人”是尼泊尔人的后裔,现在有四十几户、170多人,他们的祖辈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迁徙到吉隆的,为什么流落他乡,原因不详。“达曼人”过去以打铁、做零工、乞讨为生,有语言无文字,都是文盲。 他们长期以来无国籍,直到2003年经中国政府批准加入了中国籍,如今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从镇里一路南行,便来到吉甫吊桥。吉浦吊桥宽1.5米、长60米,桥面距水面250多米。走在桥上,桥身会晃动。吊桥是2006年由国际援助组织援建,由一位德国女工程师设计、指导安装的。俯瞰峡谷,雪山融水形成的瀑布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悬崖之上。过了吊桥便是吉布村,村口有一块奇特的一分为二的巨石。关于这块巨石有两个传说:传说一,莲花生大师入藏途经此地,这块巨石挡住去路,大师运起神力将巨石劈开。传说二,此石名叫”缘定石”,松赞干布与尼泊尔赤尊公主在此缘定终生。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向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尼泊尔的赤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即经此地抵达拉萨,为此藏王松赞干布在沟里修了尼泊尔风格的寺庙帕巴寺。帕巴寺寺庙并不大,只有一座主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寺庙已是几经损毁、几经修葺后的,但寺庙浓郁的尼泊尔风格依然保留着。寺庙门口有两尊“狮身猴面”兽,非常可爱,寺内的壁画也有尼泊尔风格。

  12月1日,随着吉隆口岸的正式扩大开放,吉隆将成为国际游客进入中国西藏的重要通道。

红色旅游热湘潭(美丽中国)
小镇人的旅游梦
牛石梯田 天然盆景
探访西藏秘境吉隆
责编:栾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