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中国经济开启提质增效高版本

——访施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

钟铸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22日   第 05 版)

  标题书法: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嘉耕

  施乃康在珠海市横琴新区规划展示大厅留影

  施乃康与在珠海考察的菲律宾SM集团主席、菲律宾首富施至成先生的侄子菲律宾物流运输公司总经理施小明(右二)、菲律宾地产置业公司总经理施小晋(左一)等同辈人合影

  施乃康、冯锡华(左一)等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进行商业考察。

  施乃康与珠海市横琴新区区长牛敬交谈

  施乃康与庞松研究员交流珠海市幸福村居工程体制机制创新的情况

  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速度合理、结构优化的“新常态”。

  “新常态,见证了中国经济新成就、新发展,也同样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新趋势和新作为。”在施氏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看来,2014年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魅力。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可分为一‘改’、二‘调’、三‘开放’。”施乃康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怀揣着伟大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大展身手:全面深化改革高歌行进;中央宏观调控定向精准;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中国经济正在迎接新的机遇,迈上新的征程。

  全面深改高歌行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年经济领域重中之重的大动作。”施乃康说,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2014年成为“全面深改元年”,改革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会上确定的改革任务总共被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今年计划完成80项。

  “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改革的要求。施乃康说,今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一直呈现“加速”状态,特别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施乃康看来,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从政府简政放权到促进民间资本投资,从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到积极稳定对外贸易……每一项改革的推进,都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所做的第一件大事。2014年夏,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数字显示,今年前11个月,3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25次提到简政放权。截至11月底,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已超过700项,规范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加大行政审批监管力度。

  “一直以来,审批程序繁杂成为众多创业者特别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中央不断简政放权,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大大激发了创业者的热情。”施乃康说,本届政府特别重视增强市场活力,除了减少行政干预,还通过其他政策鼓励创业就业,地方上也都积极响应。比如,珠海市对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项目,截至今年10月底已达16个,而且珠海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还可获补2000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又一重大国家战略。”施乃康说,中央此次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在施乃康看来,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不断加快和推进区域发展。

  “国家在经济改革中特别注重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施乃康认为,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地区经济优势互补,促进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施乃康说,珠三角的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广东作为泛珠合作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正是充分有效运用泛珠合作平台,才进一步加强了与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密切了经贸往来,极大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特别是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先行区的珠海市,近年来,加快实现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从主体城区向核心城区“两个战略性转变”。东西两城区协调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指标上一路飙升。同时,珠海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推进幸福村居建设,打造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珠海特色村居。珠海的兴旺带动了珠海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制造业、物流业等行业迅速崛起。而依托泛珠合作珠海横琴新区积极发挥政策效力,加强粤港澳紧密合作,形成依托港澳、连接东盟、面向世界的区域开放新格局。

  谈到珠海,施乃康感慨地说,“前不久,我拜访了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看到他在30多年从未改建的办公楼里,接待各方来的领导、客人,还抽空批文件、阅材料,忙得满头是汗。他眼眶布满血丝,但仍精神饱满。”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的名句。

  施乃康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不会止步,也不会差不多就行了。他说:“中国经济改革会不断向前行进,进一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引领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我为祖国的未来欢呼鼓舞!”

  宏观调控定向精准

  “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定向精准,极大加快了中国企业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施乃康看来,这是今年“新常态”经济领域下政府的另一重要动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注重实施定向调控,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今年中央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降减税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控制。”施乃康说,今年中央实施定向精准的调控政策,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有力度,调控效果更加显著。

  国家财政为实体经济“输血”,为企业松绑。国家利用财政政策,先后从营业税改增值税,清理部分收费项目,提供各种税收扶持,减少或减免税负,延长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及扩容企业范围,同时信贷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再到对企业普遍性降费以及扩容减税范围,都在为企业减轻负担。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国家连续两次定向降费,大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11月21日又果断出手实施非对称降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明年起对小微企业实施普遍性降费,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元。

  “以前办公司太难了,现在有了中央的好政策,‘零首付’也能注册公司,特别是给了没有太多储蓄的年轻人一个创业的机会。”施乃康说,国家此次调税费的力度是非常大的,给企业减负相当给力。他关注到一组统计数据,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减税措施将为企业减负超过3500亿元,新登记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近六成。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施乃康认为,这组数据反映了国家调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调控效果的极佳展示。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同样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今年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正在孕育新突破,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态势明显,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均快于工业整体增长;信息消费、信息产业等新业态迅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势头良好。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产品销售向好……

  “对于以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开发是相当有价值的。”施乃康认为,本届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新经济,十分重视信息产业、信息消费、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养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他说:“新兴产业对于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就好比以前修铁路,一开始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但是一旦建成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注意到有专家分析,以单一产业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以后引领我国经济的将是多元的新兴产业。”施乃康说,对这种观点他很赞同。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中国经济增长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18岁以前长身体的青春期阶段已经过去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既要长身体、长文化,更要长智慧。这种集信息业、服务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于一体的多元新兴产业的增长,才会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福利,给人民带来福祉。

  对外开放更加自信

  “从APEC会议到G20峰会,从亚投行的设立到自贸谈判协定的进展,再到‘一带一路’,中国‘走出去’速度加快。”施乃康认为,新常态下的中国不仅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舞台上尽显中国经济的魅力。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在前不久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令人钦佩,希望通过访问进一步推动双边政治、经贸、文化、旅游等各领域合作向前发展,为西中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拉霍伊的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在我接触的外国人里,谈起中国经济都要竖起大拇指的。”施乃康说,从APEC会议到G20峰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尽显中国经济实力,从建议倡导多项重要议题,到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位新的“朋友”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中非、中欧、中拉等进行关系重新定位……施乃康说,中国现在是自由贸易的“旗手”,不仅呼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且用行动来落实。11月16日,习近平在布里斯班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也提及自由贸易的事,希望尽早启动中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中国和欧盟,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要是实现自由贸易,那将是怎样的一番货物畅通、人员流通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实质性结束,对亚洲自贸区建设甚至整个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都是一种启示。中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让世界不可小觑。

  中国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继上海自贸区开设后,今年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园区。施乃康认为,“上海经验”辐射效应已初步显现,中国新一轮的对开放,将进一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带来更加平等透明的市场环境,将给全球资本释放新的红利。

  “听到自贸区扩围的消息后,我非常激动和兴奋。”施乃康说,“今年是澳门回归15周年。15年来,澳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彰显着‘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昔日小小濠镜澳(澳门古称),如今已成长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与此同时,深化粤澳合作已经成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支撑。”

  与澳门仅一水之隔的珠海横琴新地标地位凸显。2009年1月习近平视察横琴后,中央决定正式开发横琴。2012年12月,习近平再次考察横琴,表示“横琴蓝图已经绘就,工作扎实起步,前景可期”,并要求横琴“勇于探索合作模式,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粤澳合作,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宁卡说,横琴新区已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热土。横琴新区改革创新成效喜人,创造了十项全国率先;横琴与澳门深入合作,关键事项取得重大突破;横琴发展不断提速,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展现出良好前景。横琴正在走出一条“融汇内地体制精华、兼具港澳发展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不难发现,一个与国际接轨、全方位对接港澳的改革开放新地标,正在南海之滨悄然成长。

  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经过粤澳共同努力,初步成果已经显现:新区目前注册登记澳门投资企业213家,投资总额1842亿澳门元;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占地5平方公里,特区政府推荐33个项目进入产业园,已签约和供地17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60亿元人民币。

  “横琴历来是与港澳地区交流的一个门户,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一旦建成,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且粤澳双方还积极推动珠澳机场合作,由此而来,粤港澳三地将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施乃康说,澳门自身发展空间有限,现在广东自贸区的设立,使得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这对于大陆和港澳地区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儿,有利于保持经济发展繁荣稳定的局面。

  中国未来充满阳光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展示了党中央对新常态下中国前景的底气和信心。

  “我国经济会不断向分工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发展。”在施乃康看来,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转方式调结构应该会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对祖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施乃康说,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随着经济迅猛增长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积极推动国际问题的解决,世界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中国。

  海外专家预测,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将更偏向于国内市场,而不是像往常一样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中国2015年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将进一步释放中国内需潜力,促进进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杜大伟表示,虽然“新常态”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但目前普遍预期中国经济未来7%的增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来说仍然不低。德国财经网评论指出,7%对西方来说仍是个梦幻数字,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表示他很钦佩中国持续的经济改革,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印证了外媒的猜测。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与第二次经济普查相比,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总量明显地扩大,深刻地展示了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益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施乃康说,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将不断朝着伟大的“中国梦”挺进,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经济指标会一路飙升,产业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升级,市场更加具有活力,“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一定会实现。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贸区,“一带一路”的政策将带领中国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将洒满阳光。

中国经济开启提质增效高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