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中葡平台成国际交流新引擎(“澳门回归满15”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郑红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2月18日   第 03 版)

  在澳门文化中心广场上,葡萄牙土风舞社团“伴”的创始人、22岁的澳门理工学院设计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丹尼奥和队友们在排练葡萄牙土风舞。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来到澳门,经常会看见一些标示提示语除了中文还有葡萄牙文。澳门回归之后,葡萄牙语和中文一样,是澳门的官方语言。独特的语言文化优势和历史的机缘巧合,让澳门担负起中国与葡语国家更加广泛交流的使命。

  2003年10月,由中国中央政府发起、中国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承办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创立。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东帝汶等7个葡语国家参与进来。到2013年11月,中葡论坛已成功在澳门举办了4届部长级会议,制定了4个《经贸合作行动纲领》,在几十个领域开展后续工作,分别在各国举办了8届企业经贸合作洽谈会。在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还研究和探讨了在澳门建立一个平台及3个中心,即建立中国与葡语国家双语人才、企业合作和交流互动信息共享平台,论坛与会国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与会国经贸合作会展中心和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

  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副秘书长姗桃丝爵士是一位葡萄牙后裔,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记者介绍了中葡论坛11年来的工作。

  学葡语为什么这么热

  在澳门60万人口中,约有3万余人是常住澳门的葡语国家后裔,他们很多人是澳门的专业人才,有广泛的人脉。澳门还鼓励葡语国家青年到澳门来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奖学金。

  回归之后,澳门学葡萄牙语的人比回归前还要多。澳门有很多提供葡文教学的院校和机构,如澳门大学、圣约瑟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理工大学、东方葡萄牙学会等。据2013—2014学年统计,在中小学、在大专院校、在市民葡语学校等学习葡语的人达6595人,单是澳门大学每年有超过1000名学生报读葡语班。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葡语,同时,越来越多的葡语国家的人学习中文。语言是彼此沟通的媒介,人才的储备对于中葡平台的建设十分重要。现在很多澳门年轻人都志在投入发展葡语国家商业活动。

  中葡基金助力双边贸易

  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于2013年6月设立,总规模达10亿美元,批准的项目包括莫桑比克的综合农业园项目,在安哥拉生产电线杆与PE管的项目等,同时还有10多个储备项目。另外,葡萄牙、东帝汶的咖啡厂都在澳门设立公司。澳门特区政府陆续与葡语国家葡萄牙、莫桑比克、佛得角等签订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及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有效地促进了经贸活动。

  葡语国家的企业除了在澳门,还积极参与在中国内地举办的各种经贸投资促进活动。中国的企业也通过这个平台走出去。通过澳门举办的很多活动,工商、环保、基础设施投资、贸易投资的论坛、展会,向各方的客商推介投资营商环境,促成商业配对和项目对接。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常设秘书处秘书长常和喜介绍说:“11年来,中国和葡语国家双边贸易迅速增长,2003年贸易额是110亿美元,2013年达到1314亿美元,是2003年的13倍。相互投资也不断扩大。”

  “葡”元素弥漫澳门

  文化交流也是好戏连台。

  一个月前,第六届中国—葡语国家文化周及葡语国家美食推介会在澳门举行。异彩纷呈、美食飘香,中西文化元素弥漫澳门。旨在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的本届文化周,有中国—葡语国家手工艺市集、澳门土生葡人艺术家作品展、葡语国家话剧、中国及葡语国家艺术团体歌舞表演、艺术团体大巡游,为澳门市民及游客呈现系列中葡文化大餐。

  在澳门居住的葡语国家居民是文化交流的特殊力量,他们建立了很多有特色的社团,如安哥拉风土及友人协会、澳门巴西之家、澳门葡人之家协会、澳门土生葡人协会、澳门佛得角友协、果亚达曼和第乌文化协进会等。他们经常展示他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现在,很多葡语国家在澳门设立了领事代表处,澳门同巴西圣保罗、佛得角普拉亚、葡萄牙里斯本都缔结为姐妹城市。

一如既往支持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
京台科技论坛开幕
“前海香港合作论坛”举行
中葡平台成国际交流新引擎(“澳门回归满15”系列报道之五)
澳门拳王赛
银行经理下乡镇 服务三农有窍门
责编:王 平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