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求职比求偶难

韩 淼 陈键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8日   第 09 版)

  查看招聘广告的求职者。
  井 韦摄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生林梳云第一份工作面试到最后时,双方都觉得彼此不适合,便聊起了天。那位30多岁的主考官安慰她说:“不用急,你才刚开始。要知道,找工作比找男女朋友难多了。”

  到底求职难,还是求偶难?这成了林梳云找工作期间与朋友分享最多的一段插曲。在他们看来,现在找到合适的工作与找到合适的另一半,都不容易。

  据统计,2013年台湾男、女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32岁和29.7岁,再创新高。而今年9月台湾的失业率为3.96%,其中15至24岁群体的失业率高达12.94%,25至44岁群体也高于平均水平,达4.07%。

  由此可见,初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是台湾就业市场中最困难的群体,有专家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现实与年轻人的就业期待不对称。

  台湾104人力银行猎才顾问中心资深副总经理晋丽明说,台湾有160多所大专院校,这几年几乎人人都成了大学生,年轻人的就业心态发生了变化。然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拖累台湾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虽然科技业有所复苏,但工作岗位并未明显增加,而有较多职位需求的服务业却因工时长、薪资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

  中正大学大四学生张庭瑄假期曾在卖场打工,了解到正式员工的平均薪水每月仅约2.2万元新台币,两年才能涨1000元,她便对这个工作失去了兴趣。

  几年来,台湾薪资“冻涨”现象迟迟没有明显改善,青年就业族群的情况更为突出。张庭瑄算了一笔账,如果是在台北工作的外地人,房租每月至少要七八千元,每天吃饭起码得花两三百元,加上交通费等其他支出,薪水就所剩无几了。

  她已决定考研,为自己将来求职增加一点筹码。“我哥读理工科系,大学毕业月薪有3.5万元新台币。妈妈希望我能和哥哥一样,可我们文科生哪里找得到薪水那么高的工作?”

  晋丽明也指出,就业难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文史哲专业,理工科与一些名牌学校的学生找工作则相对容易。

  台湾大学会计系大四学生吴岳凌打算毕业后去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难度。“我们系在台湾排名第一,每年快毕业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直接到我们系里招人。除非必修科目不及格,多数同学一般都能很快签约。”

  面对不佳的就业环境,不少年轻人选择报考公职,希望捧得一个“铁饭碗”。吴岳凌的班上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他们觉得公职的薪水还不错,退休后也有保障。

  即便找到工作,也并非万事大吉。台湾yes123求职网8月底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6.8%的“新鲜人”并不满意第一份工作,主要原因包括薪资低、学非所用、没有成就感等。

  不久前,台湾艺术大学硕士二年级学生吴亚庭刚为一位辞职去海外游学的朋友送行。那位朋友原本在一家企业做设计工作,忙的时候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一早又得撑着去上班,还没有额外的加班费,一个月所有收入加起来不过3万元新台币左右。

  林梳云的一位学妹在一家报社工作不到3个月便辞职了,理由是与自我期待不符。她的另一些学设计、建筑、编程等专业的朋友,在学校时就经常接项目,毕业后干脆不找工作,而是利用之前的人脉做起了个人工作室。

  此外,台湾年轻人也不再能像父辈那样,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工作。林梳云认为,他们这一代不能接受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状态。特别是这几年,“小确幸”风潮盛行,许多年轻人把旅行、开咖啡店、办文创工坊作为生活目标,更是不想“把人生卖给工作”。“当然,这种‘慢’文化遭到大老板们的鄙视,他们认为这会拖垮经济。”

  走近台湾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他们的活力与憧憬,他们都不甘于平庸,“小确幸”的内核里其实包裹着“大梦想”。《联合报》不久前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台湾18至22岁的年轻族群中有五成有意赴大陆工作,为各年龄段之最,23至29岁人群中的有意者也占到了46%。

  (据新华社台北电) 

林青霞 美人添书香(台湾传真)
同在狮子山下且共济(声音)
求职比求偶难
台北故宫展出古玉
鼠尾门(一周热词)
责编:陈晓星  邮箱:cxx@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