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石鼓:长江第一湾边的小镇

陆 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5日   第 08 版)

  丽江石鼓,是茶马古道上由滇进藏的重要一站。石鼓小镇偏居丽江一隅,较之丽江古城里的喧哗热闹,更适合寻幽独处。

  唐宋时期,石鼓乃至整个丽江,地处南诏大理国与吐蕃之间,可谓夹缝里求生存。元朝建立初期,石鼓是整个丽江的政治、军事中心。其所管辖、辐射的地域,较之现在的丽江市还要广阔。木氏土司的先祖在此经营几十年后,才把其“丽江路军民宣抚司”的治所迁往丽江大研镇。此后,从明朝初年算起,木氏土司家族世袭统治丽江达400多年。

  石鼓地名源出于镇上那面闻名遐迩的石碣,它为明朝嘉靖年间所立,所刻文字仍清晰可见,其内容是木氏土司为自己的统治和战功歌功颂德。石质为汉白玉,厚50厘米,直径150厘米,形状极像一面大鼓,现立于镇子中一个雅致的四角亭里。它的旁边是静静流淌的冲江河,以及横卧碧水之上的铁索桥——铁虹桥。两三百米远的地方,即是日夜喧嚣、激流涌动的金沙江大转弯的地方——长江第一湾。长江从青藏高原蜿蜒而来,穿横断山一路南下,却在石鼓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转折,转向东北,在此同与其相伴而行、直线距离相隔不过数十公里的澜沧江、怒江彻底分道扬镳,然后再向东义无反顾直奔大海。

  坐在石鼓亭里,听木氏后人、70多岁的木光之老人畅谈石鼓的今昔。老人精神矍铄,博古通今,出口成章,对当地的人文历史如数家珍。清朝后期,石鼓镇里曾出现过父子同为举人的盛况,上世纪诞生过范义田、周霖等纳西族学问大家,真乃人杰地灵之地。范义田撰写的诗句“山连雪岭几千叠,家在长江第一湾”,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走出石鼓亭,在江湾处的小码头乘摩托艇过江,踏上江中的沙洲——金沙滩。从金沙滩眺望石鼓镇,依山坡梯次修建的小镇建筑伫立在田野中,静卧在群山怀抱里,守候在大江边上。

  青瓦白墙的农家四合院,如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点点繁花。夕阳西下,柱柱炊烟在农家小院上空袅袅升起,慢慢地在空气中氤氲开来,很快,鼻孔里便充满了松树的芳香和庄稼的清香。

  农家小院里果树枝繁叶茂,花架上兰花飘香,看家的狗在果树下慵懒地躺着,鸣叫着的鸡鸭在院子里四处觅食。四周的木架上、柱子上,挂满了金黄的玉米,整个院子洋溢着农家秋收后的喜悦气氛。院子围墙外,潺潺流淌着涓涓清溪。三五成群的小孩在街心玩耍,玩具都是自然天成的:石头和泥巴。街边坐着神情淡定祥和的耄耋老人,肤色黑黝黝的,吸着水烟筒悄声说话,温柔慈祥地看着路上稀稀落落的行人。

  红彤彤的夕阳挪到了西边的山头下,辛勤劳累了一天的它要准备在山后歇息了。歇息之前,仍把那耀眼的光芒从山后射向天空,那光亮顿时把蓝天白云浸染得五彩缤纷,把漂浮在山顶的那片云朵分出好几个层次,形态各异,颜色各异。高高在上的一层,如雪白的轻灵漂浮着的鹅毛,中间的部分是一团团燃烧着的红红的火焰,下面的一层是一簇簇灰褐的凝视着大地的精灵。小镇人们看惯了这样的美景,于我们,却是分外难得呢。

丹江行
丝路旅游:老品牌焕发新魅力
石鼓:长江第一湾边的小镇
魅力红树林(图行天下)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