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活出自我的美丽(散文)

简 宛(美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5日   第 07 版)

  20多年前,我曾在国外的报章上看到一位87岁的大学荣誉教授,她为了读懂儿子的学术论文,再度进入大学选修化学,接着又为了使用电脑,方便写作和玩电子游戏,虽已近九十高龄,还从头学习使用电脑。但是她的特殊不仅是活到老,学到老,而是她始终了解自己所爱,她身处在风气未开、少有女性受教育的上世纪30年代,女性只能在家日理三餐,教养儿女,她一直等到45岁才开始进入芝加哥大学,56岁才成为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她不谈过去,只对访问者说了一句话:“改变是可行之道,而且经由改变,往往带来更有价值的转机。”

  她是我所知道的最有智慧而美丽成熟的女性,她的故事,深刻地留在我脑海中,也影响了我对美丽成熟的新注解——美丽来自内心一念之间,那一念正是心态转移,也是改变的契机。她的故事鼓舞了我,多年来在听到太多自限与自哀的否定心声后,我常想到真实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镜子,这些活得越来越美丽的生活经验,正是很好的生命写照。

  3年前返台时,那时正巧是好友薇薇夫人开画展,看到年近八十的她,容光焕发,潇洒帅气,甚至比30多年前初识她时更加从容与自在,她的美丽再次来到眼前,唤起我心中的感动。

  美丽真的有迹可寻吗?美丽真的有秘诀吗?

  答案是肯定的。爱美是人的天性,谁不爱自己容光焕发、神采飞扬?但是生活在资讯发达的21世纪,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各有选择。有人用美容手术妆点自己,有人用内化转换,改变心境,活出自己,结果一样美丽,差别在于:前者会随着岁月老去,后者会随着时光越活越美丽。梭罗的名言跃然显现于我眼前:“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的同伴步伐一致,那是因为他听到了自己心中不同的鼓声,就让他随着自己的音乐前行吧!”

  我接触到的几位从50岁到85岁的美女,她们有自己的鼓声,也清楚自己的步调,不盲从也不迷失,她们选择了自己心中的音乐一路跟随前行。

  以今年85岁的赵文华女士为例,半个世纪前,在社会普遍穷困,生活克难的大环境里,家有学龄及稚嫩儿女,她不仅一肩担起,还鼓励丈夫出国深造;同时也没放弃自己的梦想,她完成了念兹在兹的学业。她的毅力,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家人。

  80岁的薇薇夫人,数十年前曾为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儿女,奔波于家庭与工作之间,还得每天伏在厨房小桌为报社写专栏,至今仍为妇女朋友感念在心的“薇夫人专栏”曾鼓励了多少无助的妇女?但她没忘记内心的鼓声,退休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画笔学艺作画,用自己的画笔彩绘人生。

  廖玉蕙的散文早已在国内文坛树立了一道标杆,她不仅以文传世,更以爱树人。但是有多少人了解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她的圆融与温厚,深藏着多少她童年以及成长中的委屈苦涩?那来自早慧的折磨,终至内化成今日的美丽。

  13岁就随三姊到台北谋生的赖凤琴,也许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像她这样美丽的人,单纯、用心而专注,在经济刚起飞的20世纪70时代,她代表了那捉住一线希望、追随着心中的鼓声勇敢前行的一群。从15岁开始,在她手中搓揉梳洗过多少的头发?日日夜夜“从头做起”。在长长的工作时间之后,短暂的休假日,她放下剪刀,立即背起书包,读初小,读夜校高中,终于成为美发设计师,又成为空中大学茶艺老师……多少的茶叶冲泡成香浓美味?多少茶染工坊由她传授流传?她一路随着心中的鼓声,转变了自己的生命步调,接近了至美的境界。

  这些越活越美丽的智慧美女,让我也分享到了她们生命中的高度深度。她们共同的特色也是美丽的秘诀是:能倾听自己,接纳自己,并进而发挥潜能,从学习中改变自怨自哀,并舍弃依赖的情愫,接近自我完成。

  从她们身上,我得到证实,不错,美丽是有迹可寻的,即使是活到80岁、90岁,100岁,她们都不会故步自封,她们始终倾听自己,对人生充满着好奇与新鲜的活力,当然也越活越美丽。

  “30岁以前的容貌是天生的,30岁以后则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这一念,改变了人生,突破了自限,也活出了自己的美丽。

活出自我的美丽(散文)
当今文化散文往何处去?(文学新观察)
古茶情思(散文)
郁金飘香
移民行李箱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