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只是吃饭你就“老外”了!

晒晒同学聚会新花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14日   第 11 版)

  自打微信这两年被人们急速认可并普及之后,从前千难万难的各种同学聚会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之事。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已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吃吃喝喝、推杯换盏,各种新奇特的聚会方式应运而生。

      

  越洋连线E亮点

  福州林小姐的同学近日将20年前班主任拍的62张照片,制作成一段微视频,有他们在乌山小学时开运动会、参加春游秋游等的照片。看到的同学立即心潮澎湃组织了一场同学聚会。

  聚会现场,视频一出立即引起所有同学集体回忆,连远在大洋彼岸加拿大的同学都开着视频与福州同学共享美好时刻,大家说这样的同学会才过瘾。

  一张张照片,牵起了同学们的回忆。大家仔细地辨认着照片上的同学们。原来,这些照片全是由当年乌山小学87级的班主任林老师提供的。

  据林老师介绍,这批孩子是他进入教育界的第一批孩子。当时他教语文,从三年级带到六年级,倾注了他非常多的热情。在3年时间里,他用相机拍摄下了孩子们的各种照片,并且用一本学生们送给他的老旧版的相册,装下了这些照片。几年来,家搬来搬去,这本相册始终带在身边。

  看到这些照片,朱同学在QQ群里呼吁大家20周年聚会。这个请求几乎一呼百应。很短时间内,就召集了20名同学。林老师也出席了聚会。

  当年班上有两名同学移民海外,一位在加拿大,一位在印度。聚会现场,同学们用Facetime连线了身在加拿大、时差11个小时的同学。老师、同学用视频电话与这位同学交流。

  聚会尾声,大家拿起手机,利用社交工具的雷达功能,添加了几十位同学和老师。这也算是E时代的一大特征。

  (林茜文) 

           

  徒步健身在路上

  同学聚会虽然离不开喝酒唱歌,但李女士的同学聚会却是以健康的休闲徒步或爬山为主调,被同学们“点”赞。

  大连某事业单位的职员李女士,今年52岁。这两年,她和她的高中同学们经常聚会,有时一两个月就搞一次。一开始是几个男同学轮流买单。后来女同学们有意见,说这样的聚会不会长远,坚持实行AA制。她参加初中同学聚会经常是一位搞房地产开发的同学做东,而同学们也坚持AA制。

  这两拨同学聚会很少有人拼酒或喝大了。他们常常是有几个同学挑头开几辆车,一起来个徒步或爬山等健身式的聚会。大连附近的金龙寺国家森林公园、大黑山、小黑山或滨海路等一些盘山路常常有她们十几个同学的身影。

  在大自然中,李女士和同学们在徒步爬山中既强身健体,又交流各自工作生活的心得和乐趣,非常融洽。由于不限喝酒唱歌,而是将同学聚会拓展到近郊休闲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拿高中那拨同学来说,聚会从最初的十几个同学,发展到最多时有30多个同学参加。有时同学聚会“路途”还会再远一些,比如到辽宁省丹东市等地的风景区来场自驾游。春秋两季,大连市郊一些樱桃园、草莓园、葡萄园等,也会有这些同学采摘的影子。在农家乐饭店,他们简单地吃点饭,临别再买些时令水果回家,给家里人尝尝,同学们都觉得不虚此行。

  为什么这样搞聚会?李女士说,因为不少同学好动,经常徒步或爬山,所以带动了同学们一起参与。比如那个搞房地产的同学刘老板,坚持7年每天爬山两个小时。

  (鲍文锋) 

       

  电话聚会献爱心

  “喂,王姐,晓琴又拒绝说她的卡号!你在甘孜,我们把钱打到你的账户上,麻烦你跑一趟,把钱和祝福送给我们的同学。”电话的另一头是远在广州的耿艳。

  原来,这一群同学是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区学院毕业的白衣天使。2004年,青葱岁月的她们走出校园,走进了医院的殿堂,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然而,时间和空间并没有阻断同学情谊。

  2010年,远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斯木乡卫生院的同学谭晓琴,查出罹患“右支气管大细胞癌”。消息在同学之间迅速扩散,远在成都、北京、上海、重庆的同学们都为她惋惜,为她祈祷。然而,在同学纷纷表示伸出援手的时候,晓琴却委婉地拒绝了同学们的爱心捐助。

  躺在病床上的晓琴并不知道,同学们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电话聚会”。电话从北京到上海再到甘孜,传遍了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区学院护理系11队同学所在的每一个角落。158位同学的爱心涌动在电话线间,158位同学的2.38万元捐款汇到了医院。

  时隔两年,这场电话聚会又开始了。同学们用同样的方式捐款2.92万元,只是户头变成了在康定的同学王现枫,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晓琴说,我知道大家生活都不容易,真的不愿意麻烦同学们。每次大家为我的事情忙前忙后,每次自己都是最后一个知道。此刻,我只想对158位同学说:“在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我最大的帮助。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的付出。有你们,我会更加坚强地面对疾病,挑战生活。”

  (胡筱红) 

        

  快乐骑行游校园

  杨旭是驻渝某部军官。说起同学聚会的方式,他回忆道:

  第一次同学聚会是军校毕业10年后,大伙一致选择在端午小长假、仲夏晴朗温润的长沙,在绿荫环绕繁花盛开的国防科大聚会,把我们的十年之约搞得格外青春与快乐。

  由于军人的特殊工作性质和假期的轮休安排,除去工作较忙实在无法抽身的,同学只到了一半,虽说有些遗憾,但见面时也难掩喜悦之情。

  聚会的同学都说,聚会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大家的心和情在一起,天涯海角都如近在咫尺,我们一定会把聚会的精彩视频、照片和专门定制的纪念T恤转交或邮寄到其余没来的同学手中。

  同学聚会,吃饭是必不可少的。但第二天上午,我们同学会最有激情和诗意的一幕发生了:我们决定以骑行来记录我们的青春。于是大伙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沿着校园转了一圈,再次看看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操场,混入一群群和我们当年一样朝气蓬勃的学员中,顿时备感光阴如梭和成长的收获,然后,我们又沿着熟悉的浏阳河畔与湘江大桥骑行,寻找和重拾当年遗落的青春足迹与梦想。

  骑行中,大部分同学的精力、活力和好奇心一如往昔,像一群孩子一般一路笑笑吵吵闹闹唱唱。

  大伙都说,不枉此行,在简单的快乐中,仿佛又重回到当年的军校生涯,也更加期待下一个10年之约。

  (黄自宏) 

          

  每年相约踢足球

  李明辉(化名)出生的三台县是四川省中部的人口大县。人多不是这个县的特点,酷爱足球才是那里的人们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虽是农业大县,确也有“足球之乡”之誉。

  三台县每年要举办很多足球比赛,级别从县、乡到村,足球氛围十分浓厚。李明辉和他的同学们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喜欢足球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踢足球竟成了李明辉和同学们聚会的最好理由。从小学到中学,他们都是校足球队的,足球伴随他们度过了青春期。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李明辉高中还没毕业就在家人的催促下跟着姑父去了深圳进了电子厂,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而他的同学们有的当了兵,有的继续读书深造,有的跟着父辈学做生意。

  每次春节回家过年,李明辉都会约上昔日同窗加球友,找人踢上几场。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很多工厂搬向西部,李明辉也回到了家乡。不仅是因为家乡有适合他的工作岗位,更因为这里有他喜爱的足球和长期踢球的同学搭档。

  今年国庆节长假,李明辉的一个死党同学从部队回来探亲。人还没到家,李明辉就开始张罗。老同学回来,聚会是少不了的,但不是吃吃喝喝,而是相约踢一场球。有的同学甚至放弃了陪家人外出旅游的机会,专门等着这场“聚会”。

  本报记者 王明峰 

同学聚会 欲罢不能
视频聚餐(面对面)
晒晒同学聚会新花样
责编:任 涛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