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张海迪当选康复国际主席

彭立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14日   第 10 版)

  10月6日,在波兰华沙举行的康复国际代表大会上,张海迪高票当选新一届主席。与会各方对张海迪的当选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她领导康复国际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张海迪在当选后说:“我作为中国残联主席,一直和同事们一起为残疾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我希望将中国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经验与全球分享,让更多残疾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兄弟姐妹享有更好的康复服务。”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5岁患髓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1970年,她随父母到山东莘县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等书籍。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内脏切开来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练针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

  后来,张海迪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背诗歌、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她不仅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还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演奏歌曲。她的散文集《轮椅上的梦》一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但张海迪不会。看着这位老同志失望离去的身影,张海迪决心学习英语。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手上、胳膊上都写着英语单词。她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10个单词就不睡觉。经过多年努力,张海迪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之后,张海迪又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

  认准了目标,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过去,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在轮椅上,她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

叶辛的贵州情缘(当代英杰)
吕思清谈“责任心”
非常好声音
张海迪当选康复国际主席
责编:刘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