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电动汽车驶向欧美 机械装备多项夺冠

“高大上”项目抢滩齐河开发区

本报记者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07日   第 16 版)

  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喜特恩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

  旺旺(齐河)工业园

  开发区全貌

  开发区区位交通图

  齐河,靠近黄河、土壤肥沃。今年10月,在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评选中,他们首次入围,排在第95位。

  是什么让这个人口只有78万人的县城做出如此显著的成绩?从齐河经济开发区身上,或许我们就能找到成功发展的缩影。

  这个只有85平方公里、6.5万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却以新能源汽车、冶金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为龙头,获得了“中国新型机械装备城”、“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等一系列“国字号”头衔,在短短15年间,便引来了65家投资过亿元的“高大名外”项目,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跨越。

  正如该县县委书记孟令兴所言,齐河经济开发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零基础到“国字号”

  “开起来不错,挺稳当的。速度也不算太快,估计安全性能也不错。”在齐河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汽车基地,本报记者试驾完刚刚出厂的新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看着工人忙碌工作、汽车不停在钢架吊臂上移来移去的场景,我们很难想象,齐河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汽车在短时间内就有了如此的规模。

  谈及为何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孟令兴表示,是看中了国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战略机遇。“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他说。

  从把新能源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吸引喜特恩特、御捷马、索荣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到2013年上半年齐河被批准为“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县”,率先开展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工作,再到2013年年底被授予“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短短数年间,齐河经开区就实现了从“零基础”到“国字号”的跨越式发展。到现在,齐河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车桥、车架、火花塞等的产业链,仅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就有20多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利税3.2亿元。

  这些企业中不乏行业领导者。比如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宝雅公司,与韩国专业研发生产新型电动汽车和高尔夫车的CT&T公司共同投资60亿元,兴建了山东喜特恩特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有着细分市场的领导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美誉的专业生产电动汽车企业河北御捷马车业,则在齐河投资15亿元,上马山东御捷马新能源汽车项目。

  齐河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

  在目前的电动汽车行业内,如广汽、比亚迪等为代表生产的高速电动汽车是一类,像齐河生产的低速电动汽车是另一类。相比较而言,这种低速电动汽车造价较低,每台售价仅为2-5万元,市场接受度较高;能达到40-60公里时速、3天充一次电即可的低速电动车,也完全能满足日常代步、处理日常事务的需求。基于这类考虑,山东迅速抓住了电动汽车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成长为全国小型纯电动汽车制造第一大省。仅2012年,山东就生产了8.67万辆低速电动汽车,占全国总产量的60%。

  齐河生产的电动汽车更是远销欧美。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由于国内市场还并不完善,而国际市场对“齐河制造”的认可度更高,因此在海外市场往往能卖出比国内更高的价格,因此企业也更倾向于出口。根据山东省汽车协会提供的数字,自2010年以来,山东已经向欧美20多个国家出口了3万多台低速电动汽车。

  就技术而言,以齐河为代表的国内低速电动汽车,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所谓的制约因素,是指目前国内低速电动汽车没有行业标准、不能挂牌上路、国家无法给予补贴的困境。在今年山东德州市的“太阳能大会”上,相关人士告诉我们,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4部委已经选择了一些企业进行摸底测试,其中就有齐河的喜特恩特。而到明年,这种没有资质的现状就有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善。

  孟令兴表示,在未来发展规划上,齐河计划加大培植并壮大现有山东喜特恩特、山东御捷马等13家企业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以新能源汽车制造、科技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链条,力争2015年达到200亿级规模,2017年达到300亿级规模,2020年达到500亿级规模。到2015年,他们计划实现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达10家,产能达50万辆的目标,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优势产业集群

  像新能源汽车一样,齐河经济开发区还有许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优势产业。

  比如齐河的远大模具有限公司,其生产的“轨道焊接钢”,就属于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高科技产品。这种轨道专门用于高速铁路轨道和道岔焊接,可以消除火车变道时产生的撞击,先后获得3项高铁建设供应权,国内市场占有率100%。仅2013年,当时的铁道部就从远大模具订购了2000多吨,销售收入2亿多元。

  而齐河经济开发区的中德设备公司,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的500升罐体生产线获40多项国家专利,设备节能20%,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

  像这样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内占据头把交椅的“单打冠军”,齐河县有35家。目前,全县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企业涵盖了机械装备全部7个子行业,产业年产值近百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的21%。

  正是由于这样的产业优势,2012年,齐河县荣膺“中国新兴机械装备城”称号。自此,齐河拥有了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国字号”品牌,也是首张全国性的工业区域名片。

  在孟令兴看来,这一名片之所以能落户齐河,得益于该县机械装备制造业有规模、有制高点、有专门的产业规划和布局。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链,更离不开高效的优势产业集群。这也是目前齐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思路。

  还是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海诺机械”为例,在数年间,他们就走过了从单一的桥壳生产,到具备整车装配能力,再到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也映射出齐河县培育产业集群、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清晰思路: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他们以南融战略为依托,围绕济南重汽集团作文章,紧紧抓住济南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晏子精铸、华樱铁路装备制造等项目为龙头,吸引一批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落户,打造面向济南的汽车装备制造基地;以中超电缆、慧通电缆为蓝本,做强电缆产业;以天宇、鑫路通、巨威、运泰等为主体,打造建筑机械、农业机械产业链;扶持远大模具、和乐门业、派克机械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14年前,随着晏子精铸、运泰机械、天宇机械等2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涌现,带动的是齐河200余家微型加工企业;而原在济南的派克机械、中德设备等企业,则看中了齐河县区位、交通优势,带着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实验室一起“嫁”了过来。这些来自济南的大项目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投产,产业集聚产生了“磁场效应”,又吸引了来自济南的三洋电梯、天龙机械等40余个项目落户。

  这种机械装备制造集群加速集聚的情况,又反过来吸引了一大批企业的落户。

  比如针对宝鼎重工、华樱铁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企业,就规划了高端机械制造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宝鼎重工拥有水冷钢锭模等8项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则依托喜特恩特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引导了海诺机械、太阳汽车部件、鑫瑞熙车架等一批汽配企业。按照规划,该园区建设完成后将实现产值过百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

  孟令兴表示,未来3年,齐河县每年将向机械装备制造行业至少投入 100亿元,推动这一支柱产业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叫响“中国新兴机械装备城”品牌。

  齐河的引力

  为什么一个只有6.5万人的经济开发区,能吸引如此多的“高大上”企业纷纷落户?

  如果仔细观察齐河地图,答案就逐渐明晰:交错纵横的国道、高速路、高铁、铁路网,以及发达的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这里距济南市中心仅11公里,驱车15分钟可达济南市区,20分钟可达高铁西客站,30分钟可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作为山东省首条跨地市公交线路,济南—齐河公交线路更是将齐河和济南两地融为一体。而京沪高铁,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5条国、省道的路网,使齐河经开区的货物3.5小时可到达北京和青岛港口,通过青岛、天津港口出口货物3天即可到达日本、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物流优势。

  同时,拥有1处院士工作站,30公里内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紧靠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德州工商中专等本科及职业技术院校的地理条件,以及与山东大学建立的全面合作关系、与46所高校结成人才战略合作伙伴,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必备的高素质人才储备;周围农村富足的剩余劳动力,也可以满足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用工的需要。目前,齐河经济开发区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2家。

  而深谙“环境就是竞争力,服务就是生产力”理念的齐河经济开发区,更是把“开发区就是企业的服务区,开发区工作人员就是企业服务员”作为服务的座右铭,力争给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环境。

  比如,不久前落户齐河开发区的投资5亿元的上海嘉好年产20万立方新型板材项目,现在厂房基础建设就已进入紧张收尾阶段。项目负责人贾建新表示,“没想到项目这么快就能顺利落地,开发区的高效率、快节奏令我折服。”

  这种“第一时间落地”的成果,来自于齐河经开区“让地等项目,不让项目等地”的理念。他们一方面节约集约利用好已规划土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机关、工作室及社区(村)三级力量,提前介入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赢得理解与支持。今年,就先后有6个区中村实现无震荡拆迁,清表面积达4600余亩,涉及16个村的地上附着物清点、清除工作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未发生一例因规划土地迁占而引发的信访案件,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全年21个在建续建重点项目16个实现投产或部分运行;13个新近集中签约项目第一时间落地;在今年开展的“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问卷调查活动中,营商环境满意率达100%……县政府党组副书记、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方庆感触颇深地说:“全心、全程、全员,亲情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成立于1999年的齐河经济开发区,在15年的时间里,已经先后荣获“全国‘十二五’可持续发展开发区”、“首届山东省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山东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们将抓住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的机遇,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围绕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力争在‘十二五’末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齐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晓东说。

“高大上”项目抢滩齐河开发区
齐河经济开发区六大产业集群
责编:申孟哲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