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

县级政府聘来海外名教授

——烟台福山吸引人才力度不亚于招商引资

本报记者 潘旭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07日   第 13 版)

  福山区银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世界500强投资项目—采埃孚转向系统车间

  艾迪液压现代化生产车间

  福山城区

  上汽变速器生产流水线

  银月广场
  孙文治摄

  山东省重点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乐天养老中心

  重金吸引加“保姆式”服务

  “50岁以前我全世界跑,从现在开始,我的后半生就在这里奋斗了。”说话的是孙恒虎,他头顶国家首届“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专家、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材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美国太平洋大学终身教授等荣誉光环,却选择安身在一个小地方——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原因要从福山区的一项人才引进计划说起。

  近日,在福山区首届人才工作会议上,孙恒虎与另外147位专家入选了“聚福英才计划”。孙恒虎获得了全区最高待遇——100万元启动资金、1500多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场地、50万元的购房补助以及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

  据统计,去年以来,福山区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6名,引进“长江学者”科研团队1个,博士7名,正高级职称5名,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81人,柔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1人,全区人才总量达到5.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20%。不是一线城市,经济也非高度发达,福山为何能引来这么多人才?

  4年前,孙恒虎作别美国,带着众多专利和技术回国发展,就收到国内众多城市的“橄榄枝”,其中不乏一线城市,孙恒虎最终却选择安家福山。

  “一个县级政府,对人才重视程度超出了想象。”孙恒虎说道,“‘聚福英才计划’中对于人才的扶持、奖励、补助的力度,对于福山区来说,可谓倾注全区之力的大手笔。”

  福山区的大手笔是源于区委、区政府对人才问题的深刻认识。福山区委书记姜中二说:“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进人才丝毫不亚于招商引资。与一些大城市相比,福山在人才引进上不具备先天优势,而人才的匮乏,必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福山的答案是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机制,靠一流的软硬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福山区对人才的财力支撑,魄力很大。突破区级财政单项工作每年不超过5000万元的限制,明确规定由区财政每年统筹7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科技工作,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计划利用3—5年时间培养引进一批能够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福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天浩说:“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各界传达福山区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在全区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打造人才洼地,快速实现人才智力聚集。”

  而对顶尖人才,福山区更是不惜重金:给予50万元的购房补助,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贴和最高200万元的科研资助;同时,适当放宽杰出人才的参评条件,将具有3年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和高级技师纳入范围,提供3年最高7万元的奖励扶持;对创业人才根据项目情况给予最高3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贷款贴息。在上级给予奖励的基础上,一次性给予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100万元、20万元、5万元奖励;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次性给予30万元建站补助;对社会资金投资兴建、改建,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的,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在孵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每认定一家给予孵化器10万元奖励。

  “聚福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初福春是烟台环球机床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当他收到政府补贴后,很有感触地说:“政府直接给民企员工发补贴,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这几年,政府一直强调人才工作,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自己这么快也享受到政府补贴,真的很高兴。从这件事上,的确能够感觉到区委区政府重才、爱才的决心和气魄。”

  除了经济上的投入外,福山区还构建“四位一体”服务网络,即由区级领导、职能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和人才联络员所组成的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网络,为每名高层次人才确定一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提供“保姆式”服务。落户在临港工业区孵化基地的东岳润和项目,从当年4月引进到9月开工建设,只用了不到5个月,创下了福山招商引资速度之最。烟台宝钢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商锦宁也深有体会。在整个宝钢钢管项目建设和产品研发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工作人员全天候待在企业,推动项目和产品的建设研发。“源于对政府服务的感动,我们准备在完成投资5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追加投资20亿元,达到40万吨特殊扣石油套管的生产能力。”商锦宁说。

  此外,福山区为引进人才提供优质配套服务。按照高层次人才意愿,择优安排其子女上学;安排其配偶到与原工作单位性质相同的单位工作,没有工作单位的,相应发放生活补贴;整合区内高水平医疗专家,成立人才保健委员会,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进行健康查体。

  一个人才崛起一个产业

  对于福山区如此不遗余力引“才”,姜中二认为很值,他说:“人才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生死,人才的层次,决定了发展的快慢。我们希望借助‘聚福英才计划’,真正实现人才、企业和政府的互动,形成招才引智的长效机制,为福山加速腾飞插上科技和人才的‘翅膀’。”

  实践证明,一名高端领军人才的引入,会促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引发新兴产业裂变式发展。

  烟台国冶是一家生产冶金水冷件的加工制造型企业,近年来,公司的产能、产值明显下滑,濒临亏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与上海国冶联合,引进清华大学博士袁林担任公司总经理。

  袁总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对企业和产品进行了定位,提出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二是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三是从单一发展向联合共赢转变。经过一年的发展,公司已经逐步由之前单纯生产制造冶金水冷件,到为客户提供集设计研发、工程总包、生产制造、监测维修、服务保障于一体的节能环保解决方案,把位于产业链最末端的产品生产向前延伸到最前端的问题解决,并提供设备的监测和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 2014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去年全年产值的90%,预计今年产值能够实现翻番。

  截至目前,福山高科技企业已达48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很多高科技企业的背后,都有类似的故事。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人才丁开鸿,组建起19人的科研团队,使公司所属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从生产工艺到产品都拥有了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销售收入连年翻番。烟台艾迪液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聘用韩国高端人才驻企,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技术创新,生产的高端液压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首家实现量产的企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批量生产高端液压系统的国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烟台同立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厂之初就同步组建了全区首个院士工作站,不断研发高端技术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超纯氮化物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陶瓷级氮化硅粉体制备技术突破了德国和日本两家公司长期技术垄断,大大降低了国内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陶瓷级氮化硅粉体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1%,下一步公司将重点进军海外市场。目前,该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同化防水保温材料公司通过引进人才,迅速成长为国内高端防水保温材料龙头领军企业,曾做过人民大会堂的防水工程,是行业内国家标准的制定者。

  引进了一名高端人才,崛起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组建一批创新团队,催生一批高科技企业;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对福山区跨越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今年前10个月,福山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8%,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8%。

  施展才智有产业支撑

  有资金有服务,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也不可能留住人才。因此,福山区将构筑产业体系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础。

  以孙恒虎为例,福山区专门为他的项目团队免费提供了1500平方米场所用于科技研发,并拨出200亩土地用于先期科技成果转化用地,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作为后续扩大产能之用。

  “没有理由拒绝,没有理由不努力。”孙恒虎说。在他的牵头下,福山成立了全国绿色建材示范基地,汇聚起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机构国内最顶尖人才团队,在绿色建材、海洋海岛的保护与建设、矿山修复等方面开展研发、生产。预计新产品上市后年销售收入初期可达20亿元,成为带动福山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业龙头。

  福山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记者从福山区人才工作办公室获悉,近年来,福山积极推进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创建了临港工业区、中青文化创意产业园、岗嵛山高科技孵化园等5个创业孵化器,有力提升了企业及人才的创新创业动力,使永磁材料、防水保温材料、超纯氮化物制备等方面的技术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创新平台6家、市级创新平台24家。

  近年来,福山区形成了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特钢制品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整车整机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十二五”以来,先后引进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96个,总投资610亿元,其中美国德尔福、德国采埃孚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累计达到26个,上汽变速器等大型央企投资项目达到18个。2013年,福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138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57家。在2009—2011年山东省县域经济考核中,福山综合实力列116个参评县市区第四位,今年又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实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实用技能人才。福山区积极出台政策,鼓励扶持企业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自2002年起,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进入区内职业院校学习的农村学生实行“补、奖、减、免”鼓励扶持政策,使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都全部实现转移,为企业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难题。

  “人才的投入是看不见的投入,但恰恰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福山善于投入、舍得投入,必将吸引众多的高端人才来福山创新、创业、创造。”孙恒虎的预言很快变成了现实。在资金、服务、产业的吸引下,今年前9个月,共有156名高层次人才来福山创业发展,同比增长31%,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增长速度。

县级政府聘来海外名教授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