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慈怀护理

为病患带来更多关爱(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喻京英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31日   第 14 版)

  图为HCA慈怀护理的护理人员为老人进行普通检查和护理。

  在新加坡有一家慈怀护理机构,该机构给予生命期受限的病人以慰藉与支持。10月中旬,本报记者应邀来到这家成立于1989年的慈善组织——HCA慈怀护理。

  HCA慈怀护理总裁阿齐利·瓦兰教授听说有中国记者来访,热情地出来接待记者,没等记者提问,他先介绍了HCA慈善护理的基本情况。

  阿齐利教授说,HCA慈怀护理开办25年来,一共为超过5.5万病患提供居家护理。现在每年为超过3700名病患提供免费的居家护理服务,通过减轻病患的痛苦及控制病征,病患可在无痛苦的情况下,安心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记者采访时正是老人们喝下午茶的时间。八九个老人围坐在一桌,丰富的茶点,让他们心满意足。一位姓何的老人因为会说汉语便与记者聊了起来。她说:“我今年71岁,去过北京、上海、杭州,非常喜欢那里,因为上过华语学校,所以可以用华语说话。”老人有一儿一女,现在都在工作。她每周要到HCA慈怀日间护理中心二次,每次来都很高兴,因为这里不但可以聊天,还可以做游戏,吃东西,省去了家人照顾的时间。记者看到,还有两位不能自理的患者,正由工作人员帮助他们享用下午茶。虽然记者看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日间护理中心对老人们的热情关爱。

  面对老龄化社会,如何将患者送交HCA慈怀护理?中心服务人员是否都具备专业素质?阿齐利教授表示,我们的名片设计像一所房子,在这个房间里有着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的患者在自己的家中享有许多快乐。接受HCA慈怀护理所提供的居家护理服务及日间护理服务的病患,都必须先由医生推荐,再送交到HCA慈怀护理接受护理服务。HCA慈怀护理注重同病患的沟通,护士必须有技巧地察言观色,并让病患表达遗愿,包括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病情、对憾事释怀以及向家人交代后事等。护士往往只需稍加引导,病患就能说出心中的忧虑与其他的事情或心愿。一些不善言辞的病患有时寥寥几句就已足够,但也有少数危重病患,想要说服家人为最后一丝希望而努力,始终不愿面对死亡。

  在HCA慈怀护理领域,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及他们的家属和看护者可能会感到悲伤、愤怒或抑郁,家属还要面对亲人的死亡。中心每年都会培训家庭看护者700余名。

  参与HCA慈怀护理的护理人员,要具备应对这些情绪的重要技能和知识。在照顾病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家属的情感需求,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任务。因此,中心要向护理人员传授基本沟通技巧,以促其应付这一挑战。由医生、护士与社工组成的团队会一起为患者提供每周7日、每日24小时的专业居家护理服务,并随时为照顾病患的看护提供咨询与援助。

  阿齐利教授希望,90%的患者都能在此安祥地老去。中心会尽全力减轻临终病人病痛,满足他们更多的临终需求。

防范须加强 恐慌没必要(健康关注)
超八成公众不知道老年痴呆最初症状(健康互联网)
将慢病防控融入生活(医疗前沿)
防霾“第一防线”(保健园)
仅有37%男女对性生活满意(医说新语)
为病患带来更多关爱(特别报道)
中日友好医院而立论坛开讲(健康资讯)
责编:喻京英 邮箱:fishjingy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