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非常好声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31日   第 10 版)

  ●艺术本身应该是严肃的,而不是一群搔首弄姿的人的江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得有个脊梁骨,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脊梁。”

  ——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现在,主旋律电影很多,但真正立得住的却不多。为什么?因为创作者不了解他所描写的对象,于是苍白地从概念出发,直奔主题。 “主旋律”是很伟大的三个字,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但如果我们粗制滥造,不珍惜作品,就会使“主旋律”大打折扣。

  ——北京市文联主席张和平表示。

  ●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根性文化”。对古村落的保护,应从其文化空间入手进行整体性保护,不仅要保护遗产本身,还要保护其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空间,如设立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等对文化遗产进行“就地保护”,这样有助于文化在其植根的“土壤”里“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学者蔡熙认为。

  ●影视是烧钱的生意,成本上的压力永远存在。那么,投资方或制作人回收成本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剧情、主演和导演、编剧的号召力,当然都有,但最关键的还是它们最后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开播后口碑对于收视率的支撑。

  ——文化批评家徐江认为。

  ●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展产业化的难度比较大,因为有些书可以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制作成动画或者电影作品反而会丧失这种效果。儿童文学作品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需要非常专业的团队来规划执行。当然,我们也期待国内的儿童文学出版物的产业化能创造出像迪士尼那样的辉煌。

  ——作家郑渊洁谈儿童文学产业化。

  ●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各种内容鱼目混杂的年代,特色就如一面旗帜,昭示着我们的存在,显现着我们的价值。每个出版社都应逐步摸索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任何细分领域的领先都是我们生存的机会。

  ——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说。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密切地关注快速变化的现实,是非常好,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文学作品与现实本身终究是不一样的。一些作家越来越关注生活表层的五花八门和鸡毛蒜皮,却无心无暇去顾及和挖掘埋藏在生活深处的东西。文学在思想越来越苍白无力、故事越来越没啥意思的同时,形式感却越来越强。这样的作家一多,就有可能把文学摆弄成了一堆除了形式啥都没有的东西。弄得最后,作家自己都觉得有些四顾茫然。

  ——作家陈铁军认为。

崔世安 “好好先生”的政治智慧
非常好声音
韩再芬 “平民戏”传唱不息
“文坛劳模” 贾平凹
责编:刘泉 邮箱:mingliuzhouk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