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文化泗县,彰显城市精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27日   第 06 版)

  金地国际花园景观方案

  金地国际花园景观方案

  10月28日,由知名徽商桑永峰投资创办的凯旋置业有限公司,将在安徽泗县(古称泗州)隆重举行“金地国际花园·古泗州书画展”,来自包括泗县在内的古泗州13个县市书画名家名家齐聚一堂,共展才艺,各显其能。

  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共同推动文化发展是泗县建设文化名城的一项具体措施,桑永峰是泗县企业家积极投身文化事业的一个缩影,这项措施也让越来越多的泗县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文化结出的丰硕果实。

  

  金秋的安徽泗县,温暖祥和。漫步于古汴河畔的清水湾公园,两岸桂花林若隐若现,馥郁香甜;晨练的人们或跳操、或歌唱、或舞蹈,悠闲自乐。在余音缭绕的泗州戏唱腔里,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过来。

  今年6月,隋唐大运河(泗县段)遗址申遗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皖北运河城市——泗县,细细打量后,又多出了几分惊喜,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清新文气。

  作为隋唐大运河留存至今唯一的“活遗址”,泗县处处流淌着诗意。但现在,人们发现,将“泗县”与“运河文化”这两个词重新组合,更能准确表达眼下诗意的泗县——文化泗县。

  这并非是把泗县运河沿线各处景点的简单放大,而是泗县运河文化本身所透露出的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态度,渗透到了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建设“水韵泗州·运河名城”,塑造着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泗州城。

  书画为媒 弘扬运河文化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成功申遗,意味着泗县文化工作有了新的起点。既是世界文化遗产,泗县今后文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将放在让全世界的人更多地了解泗县的运河文化内涵、外延及独特的城市精神方面。

  在新的起点上,泗县已不满足于埋头区域文化的发展,而是用尊重自然、开放包容、融通和谐的运河文化精神,吸收各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将运河文化与古泗州深厚的本土文化相融合,与城市精神融为一体,让泗县彰显自身特色,留下文化记忆、保留城市印记,让泗县人民共现享受文化带来的丰硕成果。

  要融合的还有源远流长的泗县书画艺术。追溯到晚唐时期,泗州才女苏媛受到苏东坡盛赞并为其画作配诗。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蔡襄分别留下《虹县诗》、《虹县帖》,均为书法史上的著名作品。进入新时代后,泗县的书画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了一批名家、大家。

  泗县每天有数百人进行着书画创作,不到30万人口的泗县城中分布着7家书画装裱店,每天生意兴隆。几乎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有书画点缀。从牙牙孩童到暮年老者,都以书画创作为生活所乐。

  2013年,为了重塑泗县文化金字招牌,泗县还成立了“古泗州书画联谊会”,以安徽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江淮书风”、“江淮画派”为契机,进一步发展与之一脉相承的“泗州书风”、“泗州画派”。

  为了弘扬书画文化,泗县积极搭建书画文化发展平台,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共同参与进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目前,泗县已形成了浓郁的书画文化氛围。

  再过几天,“金地国际花园·古泗州书画名家作品展”将在泗县拉开帷幕。作为本次活动的投资方和承办方以及阜阳籍的企业家,泗县凯旋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桑永峰很高兴来泗县投资发展,也正是为泗县拥有独一无二的运河文化所折服。桑永峰认为建筑也是一种文化,把运河文化融入城市景观。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营造城水相依,碧水灵动的建筑格局和文化风情。他对于泗县未来的文化发展之路充满信心,也愿意跟其他热爱书画文化事业的企业家一样,用自己的行动为泗县的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老戏新唱 重现昔日光彩

  如果说泗县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是泗县文化的点睛之笔,那么,足以让泗县人在文化事业发展中脱颖而出的另一大骄傲,是被誉为“梨园拉魂第一腔”的泗州戏。

  历史悠久的泗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而言,古之泗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并不适合泗县人民安逸生活,每到重灾之年,流浪乞讨,漂泊无定。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这些朴实的泗县人丧失生活的勇气,更激发了他们生活下去的信心,于是,泗州戏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数百年来,泗州戏艺人为了生计,“家在土车上,流浪在四方”,到处传唱卖艺。泗州戏反映出当时泗县人心中所想更多的是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眼前的艰辛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淡化。它是当时泗县人民内心生活的真实写照。

  伴随着世纪风云,历经沧桑后的泗州戏迎来了新生。如今,泗州戏凭借自身优美、婉转、高亢的唱腔特点,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赋予了剧种新的生命力,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成为安徽省四大优秀地方剧种之一。新一代泗州戏传承人在继承《打千棒》、《梁祝》、《走娘家》、《拾棉花》、《孟姜女过关》等原有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更乐意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着每位到过泗县的客人。泗县人把这份浓浓的乡音恣意弥散在大街小巷,时不时还即兴发挥一段。泗州戏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泗县有泗州戏大小剧团和班社120多个,从业人员近2000人。2006年,泗州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泗县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泗州戏之乡”。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泗州戏艺术,充分展示泗州戏这一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激发泗州戏活动,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特色,泗县曾先后多次举办泗州戏文化艺术节,通过设立泗州戏发展专项资金,与宿州学院合作共建泗州戏学院,同时举办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使泗州戏历久弥新,重新焕发出昔日绚丽光彩。

  连线串珠 文化梦想照亮泗县人

  宛如镶嵌在皖北平原一条熠熠发光的珍珠项链,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光芒并未阻止泗县人继续前行的脚步和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胆识,泗县还需串连起的是一个个追逐、创新文化的大梦想,以此照亮每位泗县人的心间。这些梦想中饱含着泗县人的聪明才智和人文精神,同时折射出这座城市所特有的迷人魅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制约瓶颈,泗县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水韵泗州、运河名城”的发展目标,通过建立文化产业高地等形式以谋求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大战略,得到了省内外及社会各界的呼应。

  依托运河城市的独特优势,如今,泗县文化产业集群已成规模,蓄势待发。泗县的旅游文化正在逐渐丰富,大运河遗址、清水湾公园、运河博物馆、石龙湖国家级湿地等一批著名景点已经落成。红色文化方面,泗县拥有著名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江上青纪念园、彭雪峰纪念馆、李月华墓等一批革命先烈纪念设施。农业文化方面,泗县是“中国山芋之乡”,皖北之粮仓,一批优秀农业品牌正在崛起。比如墩集的蜜恋牌草莓、丁湖的螃蟹、大路口的粉丝、刘圩的大饼、草沟的烧饼、大庄豆瓣酱、沱湖螃蟹等让人过口不忘,草沟的烧饼还远销美国,形成了产业,界牌大米打进广交会。民生文化方面,泗县加大对老、弱、病、残的帮扶力度,逐年增加社会投入发展民生及慈善事业,被安徽省评为“全省优秀服务创建窗口”。

  文化泗县的发展思路,直接成为激励泗县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驱动力。近几年,泗县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增长,增速为历史新高。泗县人思考后发现,文化泗县所体现的不仅是泗县文化事业发展领域,更是泗县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蕴藏的内涵,足以运用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人和城市进步的原动力。文化泗县的确立,让泗县找到了人文脉络,让泗县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静远 幽兰)

华人华媒热议“依法治国”
中国华博的那些人那些事
侨企借助侨力涉足慈善
文化泗县,彰显城市精神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