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为祖国和人类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孟西安新著《敲开奇迹的大门》序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赵正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25日   第 06 版)

  孟西安(右一)在兵马俑2号坑中采访。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辉煌的历史给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璀璨的文物遗存。从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到中国第一个母系社会村落半坡遗址,从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墓到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从周原“青铜之乡”到汉唐长安都城,陕西历史悠久,文物遗存的完整性、丰富性、至高性无与伦比,堪称典范。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曾在此建都,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年前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历代帝王在陕西的陵寝已被确认的达80多座,王侯将相的陵墓更是星罗棋布,各类地上宫殿和地下陵墓不胜枚举。目前全省和西安有各类文物点4.9万处,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陕西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美誉。

  陕西文物甲天下,作为文物大省,文物的发掘、保护和宣传尤显重要。我们的许多宝贵文物都是在不经意中被发现的,这其中也包含着新闻工作者的重大贡献。正是新闻工作者在考古现场第一时间的报道,增添了人们对文物发掘的好奇与认知,从而促进了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孟西安同志是诸多辛苦奔波于考古一线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多年来,他参与了众多陕西重大考古的新闻报道,亲临现场采访,见证了一些陕西历史文物的发掘和保护过程,将文物在第一时间呈现于世人面前,揭开了许多考古的神秘面纱,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为文物宣传、保护和利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近期,新著《敲开奇迹的大门》成稿,这是孟西安多年考古新闻报道的集合。这些新闻报道,不仅具有新闻性、可读性,更具知识性、史料性,读者可以从绘声绘色、旁征博引的新闻报道中,深刻感受到华夏文明、中国历史的悠远久长和灿烂辉煌。在此,我对他长期工作在文物考古宣传第一线、为陕西文物宣传和保护事业做了大量工作表示敬意!

  保护、宣传、利用好文物,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近年来,陕西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自觉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有力地推动了陕西文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群众保护文物的先进典型事例不断涌现,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比如,临潼西杨村农民在打井时发现的兵马俑,成为震惊世界的“文化奇迹”。再比如,素有“青铜器之乡”的宝鸡,眉县马家镇杨家村五位农民2003年1月19日下午在村砖场取土时,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他们妥善保护现场并及时向政府文物管理部门报告,挖掘出土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27件,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群众的自觉“护宝”行为使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彰显了当代陕西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精神风范,崇德尚文、重义轻利的道德情操,是陕西人淳朴精神的真实写照,一时传为美谈。据统计,仅“十一五”期间,全省涌现出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100余人次,上交出土文物和捐赠珍贵文物400余件。

  历史是根脉,文物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蕴藏着人文之根、民族之魂,寄托着人类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家园。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透过已经和正在发现发掘的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产状况、生活习俗、艺术审美、工艺水平,从而对更好地认知中华文明的发展走向提供科学借鉴。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保护文物过程中,也面临着盗窃、盗掘、走私等犯罪活动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依法予以严厉打击。陕西人民有责任为祖国、替人类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我以此文为序,衷心希望全社会关爱文物的人士都能积极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形成全社会自觉“护宝”的良好氛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8月20日 

为祖国和人类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五月榴红
《敲开奇迹的大门》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责编:苗春 邮箱:wenhuawa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