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再现火热青春 铸就“群众史记”

京城百岁老人口述历史

申孟哲 陈晓旭 潘金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25日   第 05 版)

  图为口述史主题展览现场。
  (网络图片)

  棕褐色封底上,毛笔勾勒出的肖像印在中间。这是国庆和重阳双节前,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百岁老人王光阀收到的特殊礼物:一本专门为他编写的、名为《西城区百岁老人口述历史——王光阀》的小书。这本书,也是北京市西城区社工委“百岁老人口述史”公益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9月28日起,北京市西城区万寿公园东门颐景轩,一堆老物件引来了游客驻足。烟斗和烟袋、战斗臂章、手抄本、全家福、老照片……这场名为“西城老人·百年记忆——百岁老人口述史”的主题展览,所有的物件儿都来自于9位受访的百岁老人。

  热爱摄影的王光阀老人的照片也在其中。这位从抗战时期起就辗转于兵工厂工作的老人现在听力不太好,却执意不戴助听器,因为“嫌这世界太吵”。在经历了在重庆造枪炮、在北京承担苏联援建和知青儿子因公殉职他乡之后,现在每天遛弯儿散步、上网下棋的老人,在采访他的志愿者心里,留下了“脸上挂着淡淡的表情、眼睛一直认真看着对方”的印象。

  “青春热血浇伟业,落日霞光染江山”。这就是志愿者孟金环负责采访的谭老为自己的“个人传记”写的两句诗。在小孟的介绍里,这位“可爱”又“新潮”的老人修过路,修过电,配着手枪走过祖国的很多地方,“还遇到过土匪”。但这些,都没有“修桥”一事让他印象深刻。

  原来,按照原定计划,当时桥的造价是3000万元,但按照国际标准,这样的桥梁安全并不达标。最后,他们连夜赶出的技术方案,经过层层辗转,最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将造价提高到了7000万元。

  “老人的过去特别精彩,很多都是我们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事。很多细节,当事人不说,可能就湮没在历史里了。”孟金环说。

  小孟的感受,也是西城区发起此次活动的初衷所在。“我们希望通过口述历史编写‘群众的史记’,挖掘个体经历搜集群体记忆,最终形成一大批根据西城人口述制作的‘人文档案’。”西城区社工委书记艾丽对本报说。

  为了采访百岁老人,该项目在全市公开招聘了许多志愿者,并采用“50后+90后”的配搭方式。主办方介绍,“90后”志愿者参与进来,可以更好地体会历史、传承祖辈美德;“50后”的志愿者则经验更丰富,沟通起来更顺畅。

  艾丽介绍,截至去年底,西城户籍的百岁老人共有128位,老龄化程度位居北京市前列。此次公益项目将通过“个人传记”的方式记录百岁老人的沧桑故事,形成具有西城特色的人文档案。

安吉打通纳税服务“最后一公里”(事件新闻)
新闻点击
“一带一路”从china开始(时事点评)
习武健身 从“小”做起(焦点瞬间)
京城百岁老人口述历史
责编:宦 佳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