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被礼赞的城市。
在成都生活过的诗人们,留下过多少赞美这座城市的诗歌,在这里生活过的建筑师们,为这座城市留下过多少让人惊叹的建筑。这些建筑并非孤立的、冰冷的,而是在成都人的生活中真实地留下了痕迹,数千年来,生生不息。
我们希望用地标来串起这些生生不息的故事,并以此管窥成都。
为成都挑选地标比想象的更为困难,因为这座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的古城,有着太多值得书写的建筑、历史、文化与故事。我们向成都人咨询他们心中的地标,得到的“答案”要么是一时语塞,要么是一口气说出几十个。显然,他们太爱成都,因此不知从何说起。
从历史到文化,从生活到商业,从今天到未来,我们索性遵循了这样一条简单的标准,并为成都这座城找到了9个地标。
成都有一条中轴线,从北向南长达百里。我们所选择的地标,均匀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无论是已存在千年以上,还是需要数年才能竣工,从历史中走来的成都,在天府之国中一直有着这样一条主心骨。
历史
安顺廊桥
在一个月夜,我们误打误撞走上了一座别致的桥。之所以上桥,是因为在川大附近的酒吧街闲逛时,抬头就看见三个桥洞在灯光掩映之下,倒映于街边川流的河上。
桥下河水潺潺,桥上灯光之中,隐约看到建筑的几重飞檐指向成都的天空。
这里是安顺廊桥,桥的名字写在一个漂亮的牌坊上。马可·波罗曾在几个月的奔波后来到成都,几乎与我们一样,邂逅了这座桥,安顺廊桥也成为他的游记中仅有的4座桥之一。
不同的是,在那个年代,河水不像现在这样温顺,“这些河流有些宽达半英里,有些宽两百步,而且都很深”。桥则更长:“水上船舶甚重……商人连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
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在马可·波罗的记载中,“桥上尚有大汗征税之所,每日税收不下精金千两。”
如今廊桥已经没有大汗的收税官虎视眈眈地盯着来者,成都人却不能抛却历史的记忆。虽然多次被冲毁,深爱这座桥的成都人修旧如旧,重现了昔日的辉煌。历史,并非躺在废墟中怀念,而是真实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之中。
如今在奔流的河水边,白天,成都人在桥上喝茶。夜晚,桥下几十家酒吧灯火通明,年轻的人们享受着成都的夜色。人在变,桥也历经修葺,马可·波罗走了,成都人留在这里,河水边摆龙门阵。
望江楼
在现代化没有开始之前,一座30多米的明清古楼,长期占据了“成都第一高”的地位。这座现在名为“望江楼”的古楼毗邻蜿蜒的锦江,过去还有一个更秀美的名字:崇丽阁。
在《蜀都赋》中描写成都时,西晋文学家左思用“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述之。崇丽之名,即典出于此。
从民国时期便辟成公园的望江楼古建筑群,本身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建的。这位曾与元稹有过一段情缘的女诗人,以“薛涛笺”著名于世——曾经居于浣花溪旁的女诗人,设计的深红色信笺颜色花纹精巧美丽,后来从诗笺演化为信笺,甚至用作官方国札。
登楼临江,极目远眺,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四层的望江楼,下二层四方飞檐,上两层八角攒尖,琉璃绿瓦,屋脊呈金,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又优雅秀丽。江楼下的公园里,游人慢慢地踱着步,在幽静的竹廊里,说话的声音都低了许多。爽利的四川话配着清洌的茶,像是成都六月清爽的天气。
文化
杜甫草堂
诗圣杜甫是成都人心中独特的存在。这位大诗人在晚年潦倒中,曾在成都诗意地栖居4年,写下240多首诗。尽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悲凉的诗篇,但这4年中他的诗,比起其他时候明显快乐许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在草堂中轻轻地吟唱时,估计怎么也想不到,此后一千多年,中国人乐于此句,传唱不息。
草堂外,广厦已何止千万间;草堂内,幽静典雅,似乎时间已然静止。茅屋前诗人的怒号,茅屋前诗人的喜悦,都已经被成都这座城市吸收进内在的城市之魂。
成都人说,这座城市从不排外,反而珍视外来者。不信你看,城中的地标和遗产,大都是为外来者所建,成都人祭祀的,也大都是外来者。
这里的导游王羽,年轻但博学。英国首相卡梅伦专程前来草堂寻访历史,正是中英解说俱佳的她,将这段历史向卡梅伦娓娓道来。她说,文化界有许多老人,每过个一两年就会重来草堂,每次来都会感慨,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武侯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无论谁来到成都,武侯祠都是避不开的景点,居于成都4年之久的诗圣杜甫更不例外。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诸葛亮是罕见的,他已化作人臣的典范,和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楷模。
成都武侯祠也是罕见的。
全国有许多武侯祠,但最为出名的无疑是成都这座。成都武侯祠还有个名字是汉昭烈庙,里面供奉着昭烈皇帝刘备,这让成都武侯祠成为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中国人对于这对君臣间的关系并不陌生,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面“三顾茅庐”和人生中最后一面“白帝城托孤”,书写了前无古人的君臣佳话。
然而尽管刘备为君,热爱诸葛亮的成都人还是把这里叫成了武侯祠,并在君臣合庙后的数百年间,对这里爱护有加。在成都人的饭桌上,酒酣耳热后,一提起话茬,十有八九会遇到非要拉住你背诵武侯祠楹联的当地人。
对于武侯祠的文化自豪,已经深入成都人的血液中。
漫步武侯祠,红墙、竹林、飞檐、大殿、陵寝、石雕,历史迎面扑来,来来往往的游客对于这里的雕塑都不陌生,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尽管游客们大声交流的故事基本上来自《三国演义》等小说而非历史,但对这段历史和诸葛亮本人,中国人是熟悉的。
若对三国有兴趣,在成都他们能过足瘾,这里就连卖牛肉的都打扮成张飞的样子。
生活
鹤鸣茶社
少不入川。
在中国各个城市的传说中,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成都这样,使人一想到就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成都是一座生活之城,在这座城市里,不管有钱没钱,都可以过得很快活。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人民公园,但只有成都的人民公园里有一个占地30亩的茶社。斗大的“鹤鸣”二字写在进门的牌坊上,从茶社向前打望,两个说笑的姑娘划着小船从眼前的河中穿过。
初夏的雨天走进这里,成都人聚成一桌,谈笑自得。到处都在摆龙门阵,也似乎只有在茶馆里,成都人的龙门阵才摆得自在——成都人的龙门阵讲究热闹,需要听众,茶馆无疑是完美之所。有摆得生动的,邻桌都转过椅子来,咧着嘴跟着起哄。
曾在这里摆过龙门阵的,还有杨尚昆、巴金、叶圣陶、郭沫若、沙汀、艾芜等。成都人的大俗,堪登大雅之堂。
聊累了,年轻人开始玩手机,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开始看报纸。眼前的小圆桌上,一人一杯盖碗茶。生意好的时候,近3000人同时在这里品茶。
10多块钱买一杯竹叶青,不时让服务员加点水,买一碟瓜子。茶是现场炒的,这是成都人喝茶历史悠久的传统。
而鹤鸣茶社,也从1923年建成至今,在成都人的生活里润物细无声地存在着。
宽窄巷子
“走进宽宽的窄巷子,你唱着老四川的歌谣……”上世纪90年代,歌手光头李进的一首MTV,让这个别致的名字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所谓“宽窄巷子”,实际上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的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往前推几百年,这里是满清入驻成都的驻军地。在成都人眼里,这片地界,一直是“最成都”的。
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后,修葺整饬过的巷子,四合院、花园洋楼、宅院式精品酒店皆有,酒吧、商业街也齐备。一些成都文化人开设的酒吧,就在街上。而宽巷子古街,则保留了老成都的旧居和那些不凋落于历史的习惯。
走进老街你会发现,时间流逝,石头也会被侵蚀,只有树木从未停止生长。老旧的门房,破落的小院,门口儿被孩子磨光的石墩和拴马石,还有辨不出字迹的石碑。偶尔有老人从里面推门而出,掉了颜色的门咿呀呀地响,让你恍惚得以为是在小说里。夏日的傍晚,老街坊搬个板凳摇着蒲扇,坐在门口高声地摆着龙门阵。时代会变,人会变,城市的历史和旧模样,却一直以某种方式留存下来。
老成都的闲适,新成都的时尚,都在新旧的宽窄巷子里。
商业
东大街
一般来说,出现在作家作品里的地名,要么是名胜古迹,要么是市井里巷——前者供他们凭吊怀古或是游览登临,后者,则是他们生活的经历和浓缩。老舍笔下的胡同,鲁迅书里的绍兴,都是后者。
东大街,则是四川著名作家李劼人笔下挥之不去的记忆。这位以《死水微澜》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写到东大街时,笔下满满的都是温暖,带着旧日的意趣:
“自正月初八日起,各大街的牌坊灯,便竖立起来。……就中以东大街各家铺户的灯笼最为精致,又多,每一家四只,玻璃彩画的也有,而顶多顶好看的总是绢底彩画的。……一到夜间,万灯齐明之时,游人们便涌来涌去,围着观看。牌坊灯也要数东大街的顶多顶好,并且灯面绢画,年年在更新。而花炮之多,也以东大街为第一。这因为东大街是成都顶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客,全都在东大街。所以在南北两门相距九里三分的成都城内,东大街真可称为首街。”
今日的东大街已同旧日截然不同,但依然保留了“顶富庶”的传统。在成都的规划中,这一“蜀中未来第一街”,发展的目标是入驻200余家金融机构的“西部华尔街”,把东大街打造成成都乃至西部未来的金融中心。
“旧貌换新颜”的俗语,用在东大街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春熙路
春熙路之于成都,就如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解放碑之于重庆、中央大街之于哈尔滨,其意义不言而喻。1924年建成的春熙路,最初并不是这个名字。当时的春熙路由军阀杨森建成,因其“森威将军”的名号,而命名为“森威路”。之后改的“春熙”之名,典出《道德经》中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应了“众人熙熙”之名,春熙路上常年路人如织。曾经在成都求学过的朋友告诉我们,要检验一下“成都多美女”的传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春熙路上找一家临街的茶馆,优哉游哉地点上一壶茶,朝街上随意“打望”就是了。
对于吃货来说,来到春熙路和周围的小路上,几乎就要走不动路。龙抄手、钟水饺、兔丁、凉粉、米糕……虽然四川小吃已经遍布全国,但那种麻辣酸爽的味道,不到成都,还是体会不到的。
在春熙路的北口,花岗石雕制而成的成都风俗浮雕艺术墙,描绘了唐代成都的八大景观:庙会、花会、灯会、采桑、芙蓉、濯锦、织锦、酿酒。到了今天,商业已成了春熙路的主题。不久之前,还有媒体把春熙路评为“中西部第一商业街”。
未来
成都金融城
沿成都中轴线向南走,是成都金融城,这是成都地标里唯一一个没有建完的,但早已预定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地标。
跟金融城的管理者交流时发现,这里已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有37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底就能全部建成的二期则将有250万平方米建筑,未来开发的三期更大,仅地上部分的建筑面积都会超过600万平方米。
成都市政府规划这片区域,其实就是作为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载体,这里有着成都金融的未来。
许多金融机构都被吸引来了,表现出强烈的入住意愿。可以说,在金融城逐渐成规模的现状之下,成都的金融中心正在从市中心向南移。第一批入住的中国民生银行就是其中的典型,尽管在成都市中心有办公楼,而且位置非常优越,但在入住这里之后,许多业务都已经整体搬过来,甚至资产规模与存款规模都较入驻前增长了近60%。
北京有金融街,上海有陆家嘴,成都有金融城,而且这里有着难得的后发优势,除了高端写字楼外,这里还将修建办公区域、住宅区域以及学校、公园等多种功能区域。甚至在金融城的中心地带,还将跨河建造一个巨大的中央绿地公园,这不免让人想起纽约城的中央公园。
用金融城负责人的话说,成都人不仅喜欢生活气息特别浓的地方,也很钟情这些洋气的东西。这里将不止拥有成都金融业的未来,还将探索在院落与茶馆之外,成都人未来生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