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创刊,我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我去国外创业20多年,海外版一直是我了解祖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受益匪浅。
创业路离不开海外版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上世纪80年代,我创办了国内首家民营医院——北京朝阳区偏瘫康复医院,一时引起轰动,海外版创刊后不久就向海外介绍了我们医院。
1985年的一天,我收治了一位来自美国纽约的偏瘫患者,他当时已不能行走,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基本得到康复。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范先生是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顾问,他是在海外版上看到介绍我们医院的报道后,专程万里迢迢来就医的。之后,《瞭望》杂志报道了此事,范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特意表示,是海外版给他提供了这次治疗的机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90年我移居阿根廷,投资经营中医药,但因语言不通,缺少人脉,又不了解当地的有关政策,40万美元很快就落得个血本无归。面对挫折,我决定吸取教训从头再来,终于在1998年申请到阿根廷制药许可证,中医药品得以在阿根廷大规模研制、生产。现在,我的主打产品销售额已占到了阿根廷同类产品的80%,并销往南美、欧洲的几十个国家。
在海外创业过程中,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祖国。身在海外的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离开祖国时间越长,就越关心祖国的发展,祖国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海外游子的心。初去阿根廷那几年,没有网络和中文电视,了解国内新闻、资讯的唯一渠道,是去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即使辛苦我也乐此不疲,每次去大使馆都捧着海外版从头到尾细细阅读,不愿漏掉一条信息。我是搞医的,对“健康版”刊登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总是默默记下,以备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医科大学授课时能派上用场。
华侨华人的指“道”人
除了行医以外,我在阿根廷当了多年的侨领,因此接触各国侨领和华侨华人的机会很多。不管是来自美洲、欧洲还是亚洲,大家见面时,总会聊起海外版,话题不由自主地会转到“海外版上的某某文章”上。因为我们都从海外版上获取信息、汲取营养,每当提起它来都感到很熟悉、很亲切。
海外华人和我聊得最多的,是海外版上刊登的一些与之息息相关的话题。像给华人办理签证减了哪些手续,孩子回国上学如何办理,如何回国买房、回国养老、回国看病等。海外版在现实生活中给华侨华人的帮助很大,比如,华侨华人得了疑难杂症后喜欢回国去看病,海外版看到这一需求后,就刊出回国就医指南,详细介绍各大医院的特色和医生的特长。一位阿根廷华人得了顽固的皮肤病,久治不愈。他就是循着海外版指的“道”,前去北京广安门医院就医,果然治好了。回来后,他高兴得逢人必说,还将他的主治医师介绍给他的阿根廷朋友。再比如,不久前我的一位华人朋友告诉我,他刚刚把孩子送回国内上学,一开始还为如何办签证犯难,后来上网一搜,看到海外版上对办理“来华签证”的手续有详细介绍,便一项一项记下,一点儿没走弯路。
对海外版提两点建议
最后,我对海外版提两点建议:一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街设立海外版的发行点。很多在阿华人家庭都有到中国街去买中文报纸的习惯,当地华人办的中文报纸销量达数千份。二是在人民日报驻阿记者站建立海外版发行站,委派专人搞发行工作,以便于让在阿华人能及时买到、看到海外版。
(本报记者 张燕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