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伦敦唐人街的故事(华媒故事●英国 (2))

英国《英中时报》记者 叶 叶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17日   第 13 版)

  “我的唐人街艺术展”作品——写满梦想的蒸笼。

  来源:昵图网

  庆祝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的文艺巡演节目精彩纷呈。

  “我的唐人街艺术展”是伦敦唐人街口述历史项目的一个活动展览。图为其展出的作品“唐人街的记忆”。

  编者按: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媒体。海外华媒以其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华人生活的酸甜苦辣。近期,《华媒空间》推出“华媒故事”系列文章,邀请海外华文媒体的编辑记者,以轻松的文风分享平日采编时的见闻感想,或以专业的定位解析华社的热点议题,或以独特的视角讲述对华媒发展路径的思考。

  本期推出英国《英中时报》首席记者叶叶的文章,用“第一线”的眼睛,分享英伦华媒人最鲜活的新闻故事。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逢全球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昨晚,我在伦敦参加了庆祝孔子学院10周年的文艺巡演。巡演节目中,京剧、民乐、武术、戏剧等一系列中国国粹精彩纷呈。

  来英国这些年,似乎是我接触中国文化最多的几年。我曾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在英国才更有机会看到这些东西?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中国时,接触这些“中国风”是“分分钟的事”。因此,或许是怀着一种在异国他乡“物以稀为贵”的情感,才对这些象征祖国的载体尤为看重。

  这也让我想到,在英国的华人大多会把每个中国节日过得特别用心。春节,几个朋友一起做了一桌子菜,比在国内更认真地看着春晚;端午节中秋节,粽子月饼提早买回家……大家似乎在遵循某种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规定,借此遥想远在千里之外的祖国。

  在英国的这几年,我尝试去了解在英国奋斗的不同层次的华人。在接触了不算多但也不算少的旅英华人后,我了解到,一些人口中的在国外生活得多姿多彩的华侨华人,并不足以囊括所有奋斗在英国社会各个岗位上的华人。我曾经对同事说,每一个在英华人背后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去年,我参与了一个讲述伦敦唐人街的口述历史项目,采访材料的一段视频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一身老式唐装,悠悠地说道:“我姓潘,我不记得自己多大了。我只记得我来英国时是1967年。”

  他回忆着近半个世纪前英国的样子:“刚到英国时,英国的天气跟现在很不一样。以前即使是夏天,太阳好像发霉一样,像一个柠檬,夏天的时候还是很冷,穿的棉袄可以从年初一穿到年三十。”他用自己的大半辈子“见证着来英国的华人由最早的香港新界人开始,到后来的香港城市人,直到近年来的大陆新移民。”

  潘老先生寥寥数语,已勾画出一幅与现在截然不同的在英华人的生存环境。他不记得自己有多大,却能准确地说出自己是哪一年来的英国,这给我内心带来震撼——过往的岁月堪比昨日。对自己在英国几十年来所处的环境,潘老先生用“沧海桑田,变化很大”八个字来概括,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唐人街的变化犹如英国华人社会变化的缩影。几十年间,唐人街在伦敦最繁盛的黄金地段逐渐发展起来,从以烧煤炭取暖、周遭都是黑漆漆的年代,到今天拥有气派的大门、崭新的楼牌、火红的对联、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无不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唐人街上的华人,也经历着新老接替。我问口述历史项目的负责人,对比新一代大陆移民和老一代香港移民,双方在思想上有什么不同?她告诉我,大陆移民早期在唐人街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不会讲广东话就会吃亏。对新移民来说,在唐人街“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多,但努力终有回报。新移民不用像老移民“熬”得那么辛苦直到退休,如果唐人街上没有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新移民便会努力创造自己的生路,努力跳出唐人街。这些都是很励志的故事。

  唐人街同时也是记录个人沉浮的地方。我采访过一位年过60岁的刘先生。他年轻时常常流连赌场,有一次把身上仅剩的交通费都赌上了,只能走了两个小时的路回家。因为嗜赌,妻离子散。“前妻带着孩子离开了我,姐姐帮我还了很多债务后,不再理我。”刘先生说这席话的时候,正参加一项戒赌活动,作为亲历者宣传赌博的危害。

  我也接触过一些“黑工”,背井离乡,只为在英国赚够一笔钱回老家开个小店,却与家人一别十几年;在英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却只能在视频中看看儿子从孩童变成了对父亲怯生生的少年……

  唐人街变迁的背后,写满了华人为美好生活打拼的故事。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有着痛彻心扉的过往,有难以启齿的心酸,也有发人深省的奋斗。不管是潘老先生还是刘先生,抑或是每一位唐人街的华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现在的英国华社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英国华社茁壮成长,承载着在英华人微小而又伟大的付出。

  我相信,到孔子学院建立20周年的时候,英国华社和旅英华人将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而当他们再谈论10年前的现在,或许依旧是口中那一个个“励志的故事”。

伦敦唐人街的故事(华媒故事●英国 (2))
货币贬值 华商陷经济寒冬(华媒资讯●智利)
在意大利发现“中国元素”(华媒广角●意大利)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